恭祝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聖誕 暨讀經老師, 各級教師教師節快樂!
孔誕日談尊孔與讀經——2006年9月28日全球讀經日發佈會
演講時間:2006年9月28日 地點:北京薊門飯店
主講人:王財貴教授 修訂:王財貴(2006年10月17日)
北京四海主持人馮主任、各位領導、各位教授、各位專家、各位讀經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
今天確實是一個特別的日子,9月28日,不管歷史上怎麼考證,這天是否真是孔子的生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尊重他們的聖人,為他的誕辰而紀念而慶祝,這是作為一個民族的子孫共同的榮耀,也是共同的責任。
以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這個考證,現在兩岸大體上是都接受的。雖然還有一些人存有疑議,但是我認為這是沒有大關係的,我想,縱使把928只當是一個象徵來紀念,也是有意義的。
在臺灣,9月28日又是所謂的教師節,在十幾年前,這一天是放假的。所謂放假,是國假,是老師、學生乃至於所有的公務員都放假的。這個放假當然讓老師學生很高興,公務員很高興,但是這個放假不只是讓大家休息,也是一個尊重的表示,慶賀的表示。
一個政府,一個民族的子孫,對民族的聖人的生日,給予最大的尊重,是一種見識,也是一種教養。不過臺灣在李登輝時代,就把孔子誕辰紀念日,只保留其“教師節”的名義,取消了全國的放假。九月二十八,不再稱為“孔子誕辰”了,只剩下是“教師”的節日,而稱“教師節”,所以不必放國假。其他很多的社會上各種行業的節日,不都沒有全國放假嗎?如醫生節、護士節、律師節、軍人節等等,有的節日雖非全國放假,但是當行的人是放假的。反倒現在的教師節,因為其他行業不放假,而教師也跟著學生不放假。這裡透露了兩個重要的訊息:一是不願再以孔子為民族之聖人了;其二是:“教師”也是職業之一種而已。如果我們把教師也看成是各種職業中的一種,那我認為,這是一個國家民族的不幸,因為教育工作跟普通的工作是不一樣的,教師這個行業跟普通的行業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把老師也看成是一種職業,它也是來賣勞力,得報酬。社會上這樣看老師,是不對的;老師這樣看自己,更是不對的。所以我一直呼籲,孔子誕辰這天,作為教師節是適當的,而尊重老師,是本於注重教育,既注重教育,就應尊重文化,崇敬聖人。這一天就應該是全國都要慶賀的日子。西方人有所謂的耶誕節,我們中國人也跟著稱耶誕節。其實,我們中國的“耶誕節”應是9月28日。
西方人是多麼歡欣鼓舞慶祝他們的耶誕節,我們中國有聖人,我們聖人的影響不下於其他民族的聖人。當然所有聖人都是我們應該尊重的,所以西方在耶穌的聖誕歡欣鼓舞,我也贊成欣賞。但是作為中國人不過自己的聖誕,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子孫的恥辱。在李登輝時代,不僅廢除了孔子誕辰紀念的放假,那個時代也廢除了“奉祀官”的禮遇。什麼是“奉祀官”的概念?古人說天下有兩個大家族,一個是帝王,帝王家當然是天下尊貴的家族,另外一個尊貴的家族是孔子世家。而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是永久的,皇室的家族會變的,孔子的家族一直沒有變過。這樣比較起來,孔子的世家才真是天下第一家。歷代的皇帝都要對孔子的後代給予非常高的尊重,所以孔子的嫡系,歷代都繼承了“奉祀官”的封銜,有特別的官邸和禮遇。臺灣廢除了對奉祀官的禮遇,就是對孔子的無禮,同時,也是宣示對中華文化的判離,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衰亡的表徵,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不尊重聖人,還能尊文化嗎?心中沒有聖人,你還能有理想嗎?所以不尊重聖人,國家民族會步向衰亡,這不是說聖人是神明,不尊重他,他會降禍於你這個國家;不是,不尊重聖人,就是代表你沒有理想,沒有智慧,你不知道人心的廣大,不知道生命的艱難,你就失去了奮鬥的方向,你也不能開拓你的心胸,整個國民都這樣的卑陋,都這樣的小器,這個國家民族就要自我衰亡了。
所以今天我們在這裡,一定要重新提出這個意思:要尊重聖人。我們不是把孔子當神,我們寧可把孔子當人,孔子是人不是神,但是這個人是經過生命的努力昂揚,經過心性的提升而達到天德的境界,他是一個人格典範,一個智慧明燈。所以我們今天聚在這裡,有這樣一個活動,這是代表民族心靈的蘇醒,代表國家命運的希望。我非常敬重這個節日,敬重我們這個活動,我同時對來參加這個很有意義的活動的諸位,表示敬重之意。
尤其,我們不僅是來紀念孔子,慶祝他的生日,我們還發起了所謂的“9•28全球讀經日──《論語》一百”這樣的“讀經日”的宣導。尊重孔子,就不僅僅是口號,不僅僅是深埋在心裡的願望,而是一個行動,一個具體的實踐!不僅要從自己做起,我們也希望推廣到整個國家、民族,甚至將這種“尊重聖人、隨時溫習聖人的智慧、誠懇地學習聖賢德行,——這樣的心情,——擴大傳播給整個人類。(鼓掌)
聖人的現實生命過去了,但他的智慧流傳在人間,那就是“經典”。“ 經典”就是智慧的結晶,智慧是普遍的,智慧是永恆的,是歷久彌新無時空之限隔的。中國人的智慧,同時也應是全人類的智慧,中國的經典,同時也應是全世界共同的遺產。同理,任何民族的智慧和經典,也都有這樣的意義。不過,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選擇先研讀我們自己民族的經典,然後我們也研讀全世界人類各民族的經典,這是我們的權利,也是作為一個人的天職義務。中國五千年來,經典中的經典,就是《論語》!
我們希望西方人由於我們中國人的這種蘇醒——就是中國人醒過來了,中國人要尊重自己的聖人了,中國人要讀自己的經典了,而且中國人行有餘力,也要讀全世界各民族的經典了——我們這種的心情,假如能夠讓全世界知道,相信其他民族的有心人,也會受我們的提醒,受我們的感染,他們也會學習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態度,他們也好好地承繼他們自己的經典,然後也來看看中國的經典。當然,在承傳自己民族的經典上,當前的西方人比我們中國好得多,雖然好得多,但是西方經典的地位也在沒落中。我認為,經典之是否受到敬重和傳習,是全人類是不是能夠繼續在地球上存活的一個指標。假如人類還要活下去,我們希望人類更有智慧,我們希望人類更有理想,希望人類更有人文的教養,更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些理想和情懷,都曾在聖人的生命中示現過,都在經典中保存著。沒有經典教育的啟迪,是很難開拓這樣的生命品質的。所以為了中華民族繼續走下去,為了全人類繼續走下去,我們必須大聲疾呼,大家都來尊重經典吧!(鼓掌)
接近經典,是進入智慧天地的關口,而接近經典最方便最簡易的方法就是誦讀。誦讀智慧之書,跟一般的讀書求學是不一樣的。這種誦讀要反復的誦讀,所謂“辭熟而後義透”,所以我們就提出“《論語》一百”這樣的觀念。
什麼叫做“《論語》一百”?在2001年7月20號晚上,我在馬來西亞巴都巴轄有一個演講,講完以後,有一個校長表示,希望我明天早上到他們學校做一個“交流”。我算算,明天早上8點到9點有空,我答應了。隔天早上去了,我原以為是他們學校老師要在讀經教學上跟我做一個比較深入的交流。結果不是,校長引導我們一直走,走到禮堂去,門一打開,裡面坐的五六百個高中的學生。我問這要做什麼?校長說:“請你跟他們做一場讀經的演講”,我說我推廣讀經是所謂“兒童讀經”,是講給父母跟老師聽的,高中生是不適合聽的,我也不會對高中生演講。校長說:“那我們準備好了怎麼辦?”我只好硬著頭皮上臺了。我開頭第一句話,就很老實跟這些學生說:“各位同學,依照我的理論,你們沒有希望了!”校長跟老師聽了,非常尷尬,學生也愣在那邊:“都沒有希望你還演講什麼呢?”我接著說:“不過,現在心裡不服氣的人,仍有希望!”“希望怎麼來的呢?很簡單,你要趕快提升自己生命的層次。怎麼提升?你要讀經典!經典是很多的,一時讀之不盡,要選擇經典中的經典,中國經典中的經典就是《論語》。”我就開始介紹讀法:把《論語》這本書,從頭第一個字讀起,不管你懂不懂,讀到最後一個字,即是。《論語》總計一萬兩千七百多字,按一般說話的速度,一分鐘可讀讀兩百個字,這樣,一個小時就可讀完一遍,就在書本後面記一個記號。但是,可以再讀一次,再讀一次,反正有空就讀,讀到哪裡就哪裡,然後再繼續下去。如果誰能夠在六個月之內讀完論語一百遍,同樣的文章讀一百遍,所謂耳熟能詳,大概就可以背誦了。他的境界就不一樣了,什麼不一樣?第一,語文能力長進了;第二,性情受到薰陶了;第三,對民族智慧有了相當的認識了。你的生命就不一樣了,到底哪裡不一樣?或許說不出來,但是必定是不一樣的。為了鼓勵大家,我答應:凡是能在六個月內能讀完《論語》一百遍的,我就送他一幅我的“書法”(我的書法是“無價之寶”呀,因為“無人要買”)。我大聲問:有哪位要參加“論語一百”的,請舉手!那五六百的高中生,我瞧你,你瞧我,沒有人舉手。連問幾次,最後後座上有個學生——全場唯一的學生舉手,說他讀。我很高興,只要全世界有一個人讀,孔子就不會死了!(鼓掌)
因為兒童可以用記憶的方式把論語全部背起來,但成人,亦即十三歲以上的人,如果不能背,就這樣讀吧。我現在想在這裡也問一問:“請問各位,你聽到這樣的提倡,你想不想把論語讀一百遍?”(全體兩百餘人,幾乎全部舉手)。好!不過他們是高中生,我寫書法鼓勵他們,你們都這麼老大了,不必鼓勵了吧!(眾笑)。請大家真的立下志願,咬緊牙根,儘量在六個月之內把《論語》讀一百遍,必定大有收穫。當然,如果慢慢來,六年後才讀完,也可以,但恐怕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而如果有很用功的人,問:《論語》讀一百遍以後,我還可以讀那些經典?我說:“到那時候你就知道了。”為什麼那時候就知道?因為那時候你就有智慧了。(眾笑,鼓掌)
在馬來西亞講了這個方法後,鐘積成老師就到各處去宣揚。得到不少的回應。有的人有空就讀,只要平均每天花上一兩個小時,兩個月內就可以讀完一百遍。有一次,我在山東演講,先坐在觀眾席,有一個年輕的女孩從背後叫我,跟我說,她已經讀完《論語》一百了。她是工廠的女工,以前,下班以後不知道做什麼,總是看電視,閒聊天,逛街等等。一次,聽鐘老師的演講,介紹了這個讀經的方法,開始讀《論語》以來,每天要下班的時候,都非常的興奮,因為她馬上就可以再讀《論語》了,隔天上班的精神,也感覺非常的清爽,因為她昨天讀過《論語》。她覺得《論語》帶給她人生的意義和目標。讀了《論語》以後,她已經開始讀《老子》了。我就想:整個中國十幾億人口,不要多,只要一半,五億人口都在半年之內讀完《論語》一百,中華民族一定就不一樣,我們民族復興的日子就到來了!
我誠摯的祝福各位,祝福我們的民族,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