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讀經資訊
2
讀經手冊
3
第三節4
https://www.gsr.org.tw/custom_114923.html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成人讀經之基本理論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讀經,也應該讀經。     不過,在讀的心態和方式上,成人和兒童有些不同。本書雖旨在提倡兒童讀經,但成人其實也可以讀,如成人能認同而開始讀經,對兒童讀經亦將有更深切的體認。故先說成人如何讀經:     由於時代風氣的影響,一個現代人已很難興起「讀經」的念頭了。即使真的有意願想去讀,也跨不過第一道難關:即:連文字都不懂,怎麼「讀起」?這一困結關涉重大,若不詳為解說,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礙,則一個人將永不能讀經,茲請解說如下:     有些人認為讀經是一件困難的事,非一般人所能勝任,他們喜歡舉王國維為例,說王國維那樣的國學大師,都自己承認書經還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詩經還有十分之一、二不懂。可見平常人更是無力讀經的了。     這種意見流傳了六七十年,直到現在,我們社會中,如有人想「讀經」,一定會有旁人恥笑:你不懂,怎敢讀!甚至連讀的人自己都會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讀的,於是大家就不敢嚐試了。     其實,這種觀念混淆了學術規格。王國維是一個「學究」,一個「專家」,他所說的不懂,是指「文字訓詁」上的疑難。而自古以來,讀書人所說的「讀經」,其主要用意是為了要承接文化,開啟生命,而不是在於文字訓詁的斤斤計較。所以經典上縱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謎,也不礙代代賢哲輩出。為什麼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讀呢?再進一步說,縱使單從語文能力方面看,那樣的推論也是不通的,如果按照那樣的說法,不懂就不可以讀,那麼我們應該自己反問:如不去讀,何時才會懂?也就是要問,到底我要懂了才讀,還是讀了才懂?如果不懂就不可以讀的話,剛好一輩子不能懂,於是就一輩子不可以讀,整個社會愈不懂愈不讀,愈不讀愈不懂,這就是當今天下所以經典淪落,傳統解體而文化頹靡的主要原因了!     這種風氣,不僅已使中國人不敢「讀經」。學術界教育界過分提倡白話文的結果,甚至使全民子孫連「讀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齊喪失!此事所關重大:   自古以來,中國讀書人都是文言、白話兼擅的。正式書面文章用「文言」,遊戲之作用「白話」。以文言為主,白話為輔,所以不僅文言文寫得好,要寫白話文更是得心應手。舉例而言,眾所公認的古代白話文泰斗施耐庵、曹雪芹,他們本來就是飽讀詩書的古文高手!再如近人胡適之,他的白話文寫得好,其實並不是天生的,他是從四歲開始就讀文言文了,他十一歲就讀資治通鑑,十三歲就讀左傳了!其他民國二三十年代的白話文作家,無不是個個經典滿腹的。     但是,多年來我們忽略了文言白話本來可以並存的事實,也忘了文言是白話的基礎,我們幾乎沒去注意千古以來,經史子集,所有書籍大體都是文言文。本來古人只要以三五年時間學會讀文言文,則上下三千年的一切書籍,皆可優遊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傳播的障礙,反而是一種使文化承繼可大可久的設計。不能讀文言文,就等於不能讀古典書籍,就永遠得不到傳統文化的薰習。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傳承產生斷層,甚至消亡。而喪失其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很容易同時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這種效應已明顯見於今日。如不及時解救,我們的社會將漸漸成為「沒有文化而不適合人居住的社會」。只憑短短的白話文歷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簡化為淺陋;只一味學習西方,是文化的自我設限而矮化,從此中國將永遠培養不出大人才來。     須知,人很容易患的一種文化病態,就是「偏狹」兩字。偏狹則不能容物,偏狹而過份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魯莽滅裂,凡不合己見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開展性。譬如喊著要「現代」,就認為必須打倒「傳統」;喊著要「西化」,就認為必須打倒「中國」;喊著要「科學」,就認為必須打倒「玄學」。這些都和喊著要「白話」,就認為必須打倒「文言」同樣一個心態下的不正常心理。這種必須「打倒」而後甘心的心態,其實就是近五六十年來中國社會的根本亂源!君不見到現在我們的社會還是一片互相「打倒」之聲!     現在,我們在此摧殘殆盡的情況下,提倡「讀經」,首先就要改正這種偏狹心態。我們當發揮涵容的精神,當確信:不只是文言白話不相妨害,擴而廣之,文化素養與科學精神也不相妨害,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僅不相妨害,這些同樣都是從人類理性中開發出來的價值,文化是公器,其價值是普世的,一個有理性的人,面對各種文化成就,都該同時加以尊重,協同發揚,並且相信各種文化成就都是可以互相學習,互相融會的。     而中國經典的研讀正是使中國人一面提昇語文能力,一面啟發理性開拓胸懷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為從語文方面說,「經典」正是最優美的文言文,所謂「大文皆自六經來」,有了經典的語文訓練,看其他的古文書籍就不在話下了,能讀古文,對白話文之欣賞寫作也必多有幫助。從內涵方面說,「經典」是人生智慧的源頭,是為人處世的準則,要修身養性,通達事理,以此最為便利。「經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養,很容易開發一個人的理性,而涵養出深廣的心胸和能力。我們深信一個有自我傳統底子的中國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而有所貢獻於世界,這樣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歡迎的,反而會得到西方人的敬重。而如果一位留學西洋的中國作家、律師、醫生、鋼琴家或科學家,先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應該不會妨礙其專業成就,反而將因此而更富有創造的心靈。因為有了自我文化素養的人,才有足夠的眼光來鑑察別人的文化,才有足夠的能力來學習別人的文化。所以,想要澈底而深入的吸收西方文化,也須自己先打好基礎來!否則,所吸收的,必停留在浮淺而枝末上,這大概是中國費了七八十年時間,而並未學得西方精髓的緣故罷!所以,消極的「全盤西化」的夢,應該醒了,而代之以積極的「全盤化西」。「化西」的意思是「消化西化」。「消化」是以自我為主體大方地吸受西學,消融而變化之,使西方文化之精粹「化歸」為我的營養,以更充實我的生命。當然,要達到這個理想,必先要健全自我的文化體質和胃納,自己健全了,才足以言「消化」。而要健全自我的文化體質,「讀經」正是一條便捷有效之路。提倡全民讀經,正是恢復國族文化活力的契機。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王財貴】  
https://www.gsr.org.tw/ 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第三節 成人讀經之基本理論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讀經,也應該讀經。

 

  不過,在讀的心態和方式上,成人和兒童有些不同。本書雖旨在提倡兒童讀經,但成人其實也可以讀,如成人能認同而開始讀經,對兒童讀經亦將有更深切的體認。故先說成人如何讀經:

 

  由於時代風氣的影響,一個現代人已很難興起「讀經」的念頭了。即使真的有意願想去讀,也跨不過第一道難關:即:連文字都不懂,怎麼「讀起」?這一困結關涉重大,若不詳為解說,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礙,則一個人將永不能讀經,茲請解說如下:

 

  有些人認為讀經是一件困難的事,非一般人所能勝任,他們喜歡舉王國維為例,說王國維那樣的國學大師,都自己承認書經還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詩經還有十分之一、二不懂。可見平常人更是無力讀經的了。

 

  這種意見流傳了六七十年,直到現在,我們社會中,如有人想「讀經」,一定會有旁人恥笑:你不懂,怎敢讀!甚至連讀的人自己都會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讀的,於是大家就不敢嚐試了。

 

  其實,這種觀念混淆了學術規格。王國維是一個「學究」,一個「專家」,他所說的不懂,是指「文字訓詁」上的疑難。而自古以來,讀書人所說的「讀經」,其主要用意是為了要承接文化,開啟生命,而不是在於文字訓詁的斤斤計較。所以經典上縱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謎,也不礙代代賢哲輩出。為什麼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讀呢?再進一步說,縱使單從語文能力方面看,那樣的推論也是不通的,如果按照那樣的說法,不懂就不可以讀,那麼我們應該自己反問:如不去讀,何時才會懂?也就是要問,到底我要懂了才讀,還是讀了才懂?如果不懂就不可以讀的話,剛好一輩子不能懂,於是就一輩子不可以讀,整個社會愈不懂愈不讀,愈不讀愈不懂,這就是當今天下所以經典淪落,傳統解體而文化頹靡的主要原因了!

 

  這種風氣,不僅已使中國人不敢「讀經」。學術界教育界過分提倡白話文的結果,甚至使全民子孫連「讀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齊喪失!此事所關重大:

  自古以來,中國讀書人都是文言、白話兼擅的。正式書面文章用「文言」,遊戲之作用「白話」。以文言為主,白話為輔,所以不僅文言文寫得好,要寫白話文更是得心應手。舉例而言,眾所公認的古代白話文泰斗施耐庵、曹雪芹,他們本來就是飽讀詩書的古文高手!再如近人胡適之,他的白話文寫得好,其實並不是天生的,他是從四歲開始就讀文言文了,他十一歲就讀資治通鑑,十三歲就讀左傳了!其他民國二三十年代的白話文作家,無不是個個經典滿腹的。

 

  但是,多年來我們忽略了文言白話本來可以並存的事實,也忘了文言是白話的基礎,我們幾乎沒去注意千古以來,經史子集,所有書籍大體都是文言文。本來古人只要以三五年時間學會讀文言文,則上下三千年的一切書籍,皆可優遊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傳播的障礙,反而是一種使文化承繼可大可久的設計。不能讀文言文,就等於不能讀古典書籍,就永遠得不到傳統文化的薰習。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傳承產生斷層,甚至消亡。而喪失其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很容易同時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這種效應已明顯見於今日。如不及時解救,我們的社會將漸漸成為「沒有文化而不適合人居住的社會」。只憑短短的白話文歷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簡化為淺陋;只一味學習西方,是文化的自我設限而矮化,從此中國將永遠培養不出大人才來。

 

  須知,人很容易患的一種文化病態,就是「偏狹」兩字。偏狹則不能容物,偏狹而過份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魯莽滅裂,凡不合己見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開展性。譬如喊著要「現代」,就認為必須打倒「傳統」;喊著要「西化」,就認為必須打倒「中國」;喊著要「科學」,就認為必須打倒「玄學」。這些都和喊著要「白話」,就認為必須打倒「文言」同樣一個心態下的不正常心理。這種必須「打倒」而後甘心的心態,其實就是近五六十年來中國社會的根本亂源!君不見到現在我們的社會還是一片互相「打倒」之聲!

 

  現在,我們在此摧殘殆盡的情況下,提倡「讀經」,首先就要改正這種偏狹心態。我們當發揮涵容的精神,當確信:不只是文言白話不相妨害,擴而廣之,文化素養與科學精神也不相妨害,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僅不相妨害,這些同樣都是從人類理性中開發出來的價值,文化是公器,其價值是普世的,一個有理性的人,面對各種文化成就,都該同時加以尊重,協同發揚,並且相信各種文化成就都是可以互相學習,互相融會的。

 

  而中國經典的研讀正是使中國人一面提昇語文能力,一面啟發理性開拓胸懷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為從語文方面說,「經典」正是最優美的文言文,所謂「大文皆自六經來」,有了經典的語文訓練,看其他的古文書籍就不在話下了,能讀古文,對白話文之欣賞寫作也必多有幫助。從內涵方面說,「經典」是人生智慧的源頭,是為人處世的準則,要修身養性,通達事理,以此最為便利。「經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養,很容易開發一個人的理性,而涵養出深廣的心胸和能力。我們深信一個有自我傳統底子的中國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而有所貢獻於世界,這樣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歡迎的,反而會得到西方人的敬重。而如果一位留學西洋的中國作家、律師、醫生、鋼琴家或科學家,先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應該不會妨礙其專業成就,反而將因此而更富有創造的心靈。因為有了自我文化素養的人,才有足夠的眼光來鑑察別人的文化,才有足夠的能力來學習別人的文化。所以,想要澈底而深入的吸收西方文化,也須自己先打好基礎來!否則,所吸收的,必停留在浮淺而枝末上,這大概是中國費了七八十年時間,而並未學得西方精髓的緣故罷!所以,消極的「全盤西化」的夢,應該醒了,而代之以積極的「全盤化西」。「化西」的意思是「消化西化」。「消化」是以自我為主體大方地吸受西學,消融而變化之,使西方文化之精粹「化歸」為我的營養,以更充實我的生命。當然,要達到這個理想,必先要健全自我的文化體質和胃納,自己健全了,才足以言「消化」。而要健全自我的文化體質,「讀經」正是一條便捷有效之路。提倡全民讀經,正是恢復國族文化活力的契機。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王財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