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讀經通訊」是為參與推廣讀經活動的人開闢一公共園地,以交換推廣或教學心得的一份刊物,
這刊物之出版發行是由「社會讀經推廣中心」支持的。
吾人所推廣的「讀經」理念,包含三個重點:
從教材方面說:就是讀「最有價值的書」。
從教法方面說:就是「先求熟讀,慢慢自懂」。
從教學對象說:則以兒童為主。
教材重要而現成,教法簡單而有效,又正好配合兒童的心靈發展而施教。所以從一開始,吾人即
相信這種教育活動是具有深遠意義,而且又很容易推廣開的。
我個人思考此問題已二十五年,在家庭做小規模實驗也已十年,從理論與實際兩面證實其可行。
兩年前才正式在社會上「推廣」這樣的「讀經」教育,期望激起風氣,普遍施行,而這一年來,由於
卯鯉山文教基金會及宗教哲學研究杜華山書院所贊助成立的「讀經風氣推廣中心」的配合,使得推廣
工作更形順利。目前的「推廣」工作,最主要的辦法是用講演的方式宣說觀念,並鼓勵有心人士開班
教學。這兩年來,據我記憶所及,大大小小,有四、五十場演講,聽講者約三四千人,而整個台澎地
區,現在大約有兩百班,合計兩千餘位小朋友正接受「讀經」的教育.而且此風氣已有日益擴大之效
應,於是有議發行「通訊」,以互通音訊、相互觀摩、相互勉勵。
在此通訊發刊之時,吾人願鄭重宣說幾個基本觀念:
文化自覺.理性會通
一、人類理性本自相同,唯各民族之開發各有特色。雖各有特色,而不礙其可以相通.一個有理性之
自覺者,知同一理性之展現必有不同之面貌。故面對不同文化之多采,不但不慌亂,反而將因其豐盛
而欣悅。一個有理性之自信者,知不同之文化皆一理性所成就。故雖一族不能齊備,一時不可兼得,
不但不自棄,反而有會而通之之大願。民國五四以來,中國知識份子面對西方文化,難免顯得有些慌
亂而自棄。吾人以為此種心態,非一個具有理性自覺的知識份子之所當有。若有之,則非天下家國之
福,亦非世界人類之福。
二、理性之自覺不易,須由文化以教養之。各種文化雖皆足以教養理性,但最方便的是各民族先以其
自己的文化傳統以教養之,養之有所自覺後,乃能遍觀其他文化而有以嘆賞學習並消化之。吾人深信
西方人有其文化傳 統,可以教養人之理性。同時,吾人亦相信吾族有吾族之文化傳統,可以教養
人之理性。但因我生於此土,故首先以學中國文化為便,況且吾人之學中國文化,不只是為了開發自
己,同時也為了提供我族文化以饗予世界。如同西方人先學其文化,然後提供其文化給予於我一樣。
故中國人而不學中國文化,理性將很難有正常的開發。如此,則不只對不起自己祖先,也對不起整個
世界。所以如果吾人繼續仿效民國五四以來知識份子之所為,唾棄自己的文化,不但得罪於自己的祖
先,必將永遠得不到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尊重。
浸潤古文.湧身千載
三、學習自我文化的捷徑,當然是讀自我文化中的書籍。而我國傳統中的書籍文字大體是文言文,自
古文言文之創立,使中國文字表達,有一定的格式,雖在三千年後的讀書人,讀三千年前的書,猶如
目前,這是保障中國文化傳統所以長久不絕的最大因素。文言文不止無須廢,其實已不容廢,所以學
習中國文化第一步,就是學會讀文言文,以上下三千年而不隔。民國五四以來的知識份子消滅古文,
即等於消滅中國讀書種子。八十餘年來,已過了三代,這三代人幾乎都被這一觀念所犧牲了。現在不
管老、中、青,大體都不能讀古文,於自家文化一無所知,在世界抬不起頭來,我們實不可也不願再
犧牲下一代。
四、文言文難學嗎?白話文好學嗎?其實白話文也不見得好學,文言文也不見得難學,學習語文的唯
一妙方.就是「多接觸」,「多熟悉」。古人五、六歲「入學便也讀文言文,經過三五年,便一輩子
可讀可寫文言文,甚至比現代學白話文還顯得容易。並非文言文真容易學,而是古人教學之方法比較
有效的緣故。古人教學所以比較有效,有兩個原因,第一:古人所用以教學的書籍,是經過選擇的最
有價值的書。即所謂「經典」,讀熟了「經典」之作,其他的書,自不在話下。第二:古人注重背誦
教學。 「背誦」是「多接觸」「多熟悉」的落實教法,而且「記憶」力的發展是兒童成長的標幟,
「背誦」是兒童的專長。有現在足夠的「記憶」才有他日豐富多變的理解;有兒童深刻的「死背」才
有成年源源不絕的活用。不給兒童背誦,等於浪費他的時光,遏止他的成長。民國五四以來的知識份
子以「食古」來嘲笑經典教育,以「填鴨」來譏諷背誦學法,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偏見。須知文化教
育不同於知識教育,語文學習不同於科學學習。須「食古」處宜「食古」;應「填鴨」時就「填鴨」
此方是教育之正途。
立足經典.開拓襟懷
五、所謂「經典」,如儒家之四書、五經,道家之老子、莊子,文學之騷、賦、詩、詞,佛學之重要
經論等。或全背、或選讀,一個民族數千年歷史文化之存留,只不過幾部而已,以古人所遺之記載並
以吾人數年實驗所證實,一個小孩,每日花二十至三十分鐘,讀經一年有高中國文程度,讀經二年有
大學國文程度,讀經三年有中文系國文程度。欲讀完以上全部經典,快者只要四、五年,慢者也不過
七、八年。其中有語文能力之訓練,其中有人格智慧之培育,其中有歷史文化之涵養,三事一次完成
。而一生之學問基礎自此建立,論教育功效之大,未有甚於此者。明末儒者陸桴亭(陸世儀)云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少悟性;十五、六歲後,知
識既開,物欲既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歲前,使之熟讀。」凡為人父師
者,此意不可輕易錯過。
六、基於「經典教育」嚮往全幅理性開發之本性,「讀經」的教學者須知:
第一:「讀經」,雖以經典為主,並不排斥閱讀其他書籍。
以現在讀經班兒童的表現,可知自讀經後,有助於其廣泛的閱讀興趣。
第二:「讀經」,雖以古文為主,並不排斥白話文。
並且相信由於古文能力的增強,而有助於其白話文的鑑賞與寫作。
第三:「讀經」,雖以中國文化為主,並不排斥西方文化。
並期待由於理性的開發,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西方文化。
第四:「讀經」,雖以記憶為主,並不排斥理解。
並且希望由於心靈中有了深沉的醞釀,而有助於其思想的縝密。
鼓舞風氣.靈根再植
七、自民國元年廢止「讀經」以來,八十餘年間,吾人並未見中國人因此而更有理性,中國社會因此
而更有文化。吾人期望「讀經」風氣的恢復,有助於改善此一因局。如果大陸要在其經濟發展中而亦
有文化教養的配合,則「讀經」教育應是最方便而有效的選擇。如果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吾
人亦希望不是給世界帶來野蠻殘害,而是給世界帶來理性和平。如此,也須自全中國「讀經」教育的
推廣奠其根基。所以希望「讀經」工作的推廣,及早自台灣開始,走向大陸,走向海外,即希望在最
短期間內,達到「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讀經」的目標。則兒童幸甚,民族幸甚,世界人類幸甚!
八、「讀經」教育的教材是可以穿插並行前後互調的,總之以「最有價值」者為先就是。「讀經」的
教法是可以或嚴或鬆或快或慢的,總之以「熟讀熟背」就是。至於教者如何引導學生的與趣提高教學
的成果,則是人人在實踐中自會有所體會有所改進。而且風氣愈開,讀者愈多,則排斥愈少,教學愈
易。而「讀經通訊」的發行,主要的目的即在提供多人的經驗以相觀摩。並且期望由此大力倡起風氣
,以形成社會共識,漸漸成為一種文化制度,則許多教學上的問題將不解而解。
以上八項,略舉其要,前程實遠,問題尚多,凡對「讀經」教育有興趣者、有心得者、有意見者
希望可以透過「讀經通訊」而交流而共勉,並希望「讀經通訊」對參與推廣和實際教學的人有所協助
,而大家便是提供協助的來源,願大家共同愛護此一屬於大家的園地。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三日
兒童讀古文--家長的話
周玲惠家長.龍安國小
古代中國兒童的起蒙教育是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等,近代在西方文明衝擊、科技掛帥之下,古文被認為是落伍,阻礙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因此古文一度被打入冷宮,中國文字的優美,文化的偉大不再受重視。但這幾年,看到世界第一的東洋日本,保存中國文化不遺餘力,於是有幼稚園規定每天要背誦中國唐詩,對啟發中國文化的有心之士,想到古文儒家之學仍是我們的國寶,也開始大力推展兒童讀唐詩及古文的風氣。醫學上也證明兒童時期的理解力雖然不夠,但記憶力最佳,利用兒時的記憶力,多背誦古文將受益終身。
很幸運,我們住的這棟大樓,有一位師大畢業的國中國文老師蔡媽媽,在看到報上報導「兒童讀經班」的設置,也熱心的招集同棟大樓的鄰居,義務教導國小至國中的孩子讀古文,而家有小孩參與的媽媽們則協助影印資料,並輪流準備一些點心,鼓勵這些孩子們。
孩子每週兩次,在做完功課後,九點半就興沖沖地到蔡媽媽家,由蔡媽媽稍作解釋,就帶領小孩大聲朗誦,然後再抽背前一天指定應背誦之處。一年下來,孩子背了不少的古文,包括論語、孟子、唐詩、宋詞、詩經、古文觀止的文章,圍爐夜話等,甚至也念了佛教的心經、大悲咒、金剛經和一些現代雋永的文章和詩歌。一些年紀較小的孩子,雖然有時不能完全了解詩文的內涵,但大抵都能會意,也能琅琅上口的背誦,有時作文也會運用其中的佳句。古文的研讀是無止境的,只要這個班仍存在,假以時日,我相信這幾個得天時地利人和的孩子,必將有傑出的表現,或將領略中國文字的優美而受惠終生。
從報章上看到交通部長劉兆玄,在就讀台大時就曾和兄弟們合寫武俠小說賺取費用。亦長發現某些知名的科學家,文筆相當犀利,文學素養不亞於文字工作者。當時就十分羨慕這些允文允武,左手寫文章,右手寫科學的才子。據了解,這些人的幼年,幾乎都是家長或老師在文學上,嚴厲地規定背誦古文,在日後證明他們的父母是對的,古代中國兒童背誦經書也是對的。
也許有些家長以為我的小孩將來要習理工,也不寄望他們文武全才,不必讀古文,那就錯了。外子任教於台大,常嘆現在有些研究生寫不好一篇論文,最重要的癥結在於國學能力低落,大專聯考只重片段的記憶和大量採用電腦計分。因此未來的世界要能高人一等或和別人平起平坐,不論是學理工或學文學法商,語文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都是必要的,語文表達能力愈好,愈容易嶄露頭角。
因此在此國小學童紛紛利用幼時可塑性高,提倡學英文之際,家長們是否反思應提早讓孩子多背誦古文,使孩子們悠遊於中國文字哲理之奧妙,同時國小的國語教育是否也應多重視古文詩詞的啟迪?
台北在讀經--耕耘與收穫
雙溪國小四年級.莊鴻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前,在私塾裡常可聽到小孩子琅琅背誦的讀書聲,現在也可以,就在讀經班。
在讀經班,王老師教我們所讀的經書有:四書、老子、唐詩及歷代鴻儒經典文章。我從書中學到的不只是會背經書,我們可以將書中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道理,用於日常生活中。如經書裡:「兄友弟恭,長幼有序」。也可以是修身養性的寶典,如:「夫子溫、良、恭、儉、讓」,更可以是將來立大功業的基石。我覺得王老師很神,有如「千里眼,順風耳」。因為在考試時,如果有學生不認真,老師只要一瞄,就知道誰混水摸魚,等到背完,就將他「表揚」出來。
我從兩歲就開始讀經,但真正上讀經班只有一年,讀經使我作文能力進步,能看文言文的古書,如:「三國志」、「三國演義」、「七俠五義」、「東周列國誌」……等等,這些古文版書閱讀起來比兒童版的書更充實、有趣,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按老師教的方法誦經一定可以成功。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在說一個人要勤學,老師也說要不厭其煩的讀經。
讀經讓我知道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和「種瓜得爪,種豆得豆」。因為讀經使我國語程度提高了,更養成讀書習慣,就不要為了分數而上補習班,補、補、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