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第一章
〈学而〉第一:为学悦乐、君子自反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从师问学,时时练习,岂不满心愉悦呢?良朋佳友,志同道合,远方而来,岂不陶然称乐呢?学德兼具,人所不知,无所愠怒,所谓君子,岂不如此呢? 说解: 1.《论语》〈学而〉一篇,务本崇德,学而习之,习之而觉,觉之而悦也。志同道合,相与往来,契乎其道,是所乐也。确乎不拔,遯世无闷,不在人知,斯为君子。此章所述,可谓儒学之根本也。 2.本章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明教育权、学习权之解放也。因其解放,故平民可以参与於宇宙造化之源,可以进到文化价值之创造。如此愉悦,可以说是一根源性的喜悦,道喜充满,不可以已。 3.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明井田制度已然瓦解,游士阶层渐兴,人身自由权起现,相与往来,论学志道。如此之乐,生命身心,互乐共乐,交与为仁,其乐何如。 4.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明「君子」之人格,是一内在自我完善的生长,不是外在他人势位的称谓。「君子」本为社会阶层之概念,孔子做一旋干转坤之转化,从「在上位者」转成「有德者」,转成一「德行的位阶」概念。德行位阶是一自我完善之历程,是内在的、根源的,而不是外在的、末节的。
论语学而第一 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作者:林安梧《论语圣经译本:慧命与心法》〈学而〉第一:为学悦乐、君子自反(台湾学生书局,2019年出版;【线装涵装三册】,2021年北京线装书局出版。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翻译: 有子说:彼之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如此而冒犯长上,少之又少矣。不好冒犯长上,却好作乱的,那是没有的事。君子务求根本,根本建立,道理自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可说是实践仁义的根本啊! 说解: 1.有子,姓有名若,字子舆,孔子弟子,鲁人。依《孔子家语》小孔子三十三岁,史传有若形像似孔子,孔子殁后,弟子有议立为第二代掌门者,曾子及其弟子不服,未果。依韩非子言,孔子殁后,儒分为八,然大要者有子、曾子也。此传经之儒、传心之儒有所别也。 2.「孝」在文字构造上是从「老」从「子」,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因而申之,可说是对生命根源的追溯与崇敬。相对来说,「悌」就是顺此生命根源而做一横断面的展开。再进一步说,「慈」是顺此生命根源落实而进一步纵面的延展与生长。有了「孝、悌、慈」,生命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有广度,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永生的奥秘。 3.「君子」所重在人伦孝悌,唯此人伦孝悌才能有一德行的内在自我完善历程,这是修己安人的起点。 4.值得注意的是,有子所说太偏重上下长幼尊卑,而较忽略社会责任、较忽略文化传承,较忽略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感通,这与曾子是有所区别的。正因如此,第二代接班人选拔时,曾子并不支持有子。 5.有子之言,列为第二章,可见其位分,亦可见孝悌人伦乃仁义道德之本。这本是本始之本,不是本质之本。又值得注意的是「孝」是自觉的,「慈」是自然的,而「悌」则更接近教养的。
论语学而第一 第三章
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 孔子说:华巧的言语,谄媚的脸色,那仁义可就少之又少了! 说解: 1. 言不实,是为巧言。色不如,是为令色。言色不如、不实,仁心遮蔽,难以显发。 2. 「仁」是内在的如实的生长,不是外在的修饰;但并不是不修饰,而是内外通达,身心一如。 3. 儒学所重在「觉」,觉其如实也。能觉,就能如,就能实。言不为巧言,而是如实之言,修辞立其诚也。色不为令色,而为如实之本色,本色所以依乎本心之色也。 4. 鲜者,言其少也。不是空无,不是没有,而是鲜少。随俗而下,则趋於无。
论语学而第一 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拿三件事来省察自己:为人谋画事务,是否有不忠诚负责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信实的地方?传承的学问教养,是否有不认真练习的地方?」 说解: 1.「为人谋而不忠乎」所重在「职责」、「责任」之「忠」。这可以说是一「责任伦理」之表现。 2.西方汉学家有谓儒家无责任伦理者,若深入此言,当不做此论。可论者,何以如此的「责任伦理」居然沉湮而不起,孰令至之?不当本质的去论定中国人无责任伦理。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所重在「信实」,这重在「互信」。这可以説是一「存心伦理」之表现。 4.「忠」者,从中从心,重在「尽己」,说的是回返生命做一主体的确立。「信」者,从人从言,重在「交往」,说的是人与人生命主体际的互信,由此互信而来的确立。 5.「传不习乎」所重在「学问教养」之传习,「传」重在「继志述事」,「习」重在「温故知新」。传习重在人文教养,所教所养,孝悌忠信也,生生不息也。
论语学而第一 第五章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 孔子说:「治理一千辆车乘的大国,做事要专注虔敬,信实确定,财用要俭约节省,爱恤民众,使用民力,要选择适当时机。」 说解: 1.道千乘之国。道者,导也,治理之义。千乘,一千辆车乘,此大国也。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重在道法自然,孔子则在人之自觉,觉其敬信,觉其节用,觉其使民也。 2.「敬」有「专注」、「虔敬」之义。前者是方法、后者是态度。孔子答仲弓,有「居敬行简」之义,可通。敬事者,态度坚定、方法通达,自始至终,完成其事也。敬在己,信在人,「敬」为持续,「信」是确立。 3. 「节用」所以「厚生」也。「爱人」所以「广仁」也。厚生所以培德,广仁所以达道也。前者立其本体以内圣,后者承体启用以外王。 4.「使民以时」所重在「时」,指的是农余之暇。这是中华文化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