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读经资讯
2
在家自学
3
A-理论篇4
https://www.gsr.org.tw/custom_114930.html A-理论篇 A-理论篇 一、读经儿童「在家自学」方案初议本中心主任、台中师院语教系副教授  王财贵/读经通讯第27         如果您小孩的幼稚园或小学已积极实施「读经教育」(办法及进度请参考上期「读经通讯」),则很恭喜您,那是您和孩子的福份。但如果尚未实施,为了您孩子一生成就著想,请家长要联合起来促请(或全校或班级皆可)。近来有些读经的家长要求学校读经,得不到回应,只好申请让他的孩子「在家自学」。这本来是一件极自然极美好的事,但听说有些人为了这件事和学校老师校长甚至县市教育局官员商洽过程不甚愉快,我感到很惊讶。鉴於在家自学将势将成为时代风气,会有很多人可能遇到同样困扰,在此谨就所思,提供几点意见,供读经家庭及教育界参考。    第一、「在家自学」方案之意义:不论中西,自古人才几乎都出自「家教」或「私塾」。至於所谓「公立小学」,把学生集中到学校去,由国家制定教材教法,实施大规模集体统一教育,是晚近西洋的发明。起初社会普遍贫穷无知,常有不让小孩上学的现象,政府为了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乃订定「义务教育法」,强迫所有儿童都要接受一定年数的「国民教育」。我国近百年的教育制度就完全是学自西洋。  这样的国民义务教育,有利亦有弊。它对普及民智提升国力,居功厥伟;但因为「集体教育」,很难「因材施教」。而且全国教育政策攸关重大,不得不长期使用固定一种教育理论,常失於偏颇;致使许多人才因而埋没庸庸碌碌之间,甚至造成整个民族生命力的衰颓。所以欧美各所谓「先进国家」便一面注重「教育改革」,一面鼓励「私人办学」或「在家自学」以补救之。他们的政府认为让有教育理想的人出来办学,或家长愿意承担自己子女的教育工作,使教育工作更有活力更加多元,分担了国家教育的责任,是一种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事;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也都极力支持,不会认为这些人是「居然胆敢跟正规教育挑战」!因为他们的社会是多元的,假如家长的心态是多元的,教育人员的心态也是多元的,凡是多元心态的就好沟通。这一种现代化的心态,我国国民一直没有学会。    尤其现在时代不同了,以前是家长不知教育的重要,把孩子留在家裏当童工,所以国家要强迫入学。现在,则是家长发现自己有更好的一套教育理想,学校的正规教育已不能满足他对孩子的养成愿望,所以要「在家自学」。「在家自学」不是坐令孩子荒废,相反的,乃是要他尽其所能。申请「在家自学」也不是要给老师或校长或教育单位难堪。站在「教育是培育下一代」的共同认识上,所有的教育人员一定会乐观其成,给予这些热诚的家长同情鼓励和辅导,请家长放心去申请。况且教育部已有明确法规,「在家自学」是於法有据的,一般的教育人员和家长应该及早跟上时代才好。    第二、教育部有关「在家自学」法规:八十八年六月四日立法院三读通过「教育基本法」第二条云「人民为教育之主体」,第七条云「人民有依教育目的兴学之自由,……政府应依法令提供必要之协助或经费之补助。……政府为鼓励私人兴学得将公立学校委托私人办理;其办法由该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第八条云「国民教育阶段内,家长负有辅导子女之责任,并得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选择受教育之方式、内容及参与学校教育事务之权利。」第十三条云「政府及民间得视需要进行教育实验……以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发展。」而民国八十八年二月三日公布的「国民教育法增订修正条文」第四条云「为保障学生学习权,国民教育阶段得办理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其办法由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定之。」其细则云「所称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指学校教育以外,以实验课程为主要目的,不在固定校区或以其他方式所实施之教育。」又云「直辖市、县市政府订定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办法时,应邀请家长、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士参与。」    由以上引文,可见我国政府上层甚为开放。教育部且已责令各地方政府须於八十八年底以前完成「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包括「不受校地大小、教室设施、教师资格等限制」的「非学校型态的」实验学校(如森林小学),以及个别家庭的「在家自学」之法规。很遗憾的,是大部份县市并未遵行,许多县市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依法订出这类方案,各校校长老师当然不知有此种办法,以致於民众要提出申请时,会被认为是找麻烦。最早有完善规范的是台北市,只要依章提出申请,几乎没有理由不通过,近年已有数十人通过申请。北县、桃园、苖栗三县亦已稍见落实,台中市是备法而未用。其他县市若尚未订法,家长为了自己权益也为支持政府政策,理应陈情促请。又各已成立「读经协会」之县市可以要求在订法时备席参加,以尽社团法人之基本义务。    第三、「在家自学」时机:如学校未积极读经,而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即应申请「在家自学」:  基本上,如幼稚园没有每天一小时以上的读经,则孩子应设法转学或在家自学。因为三岁到六岁这一段人生历程太重要了,孩子的成长变化速度太快了,他学习长进的可能性太大了,如果能实施内涵丰富的教育,他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而现在一般的幼稚园大概都把孩子视为无能之辈,天天只和他玩一些没大长进的东西,白白浪费了一生的黄金时段,而且三年中可能「玩疯了、玩成精了」,养成一种粗糙浮浅的心灵,将成为性格的背景,障碍一辈子。如果在家读经,三年内可以背完中文经典五至十万字,英文两万字;认完三千个以上的国字,一千个英文字;看完三千本中英文书,开发他一生直觉想像的深度并奠定他一生人品及学识的隐固基础。 国小一、二、三年级在没补习的情形下,功课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即表示他有相当的「学习潜力」,他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学校的功课太简单了,会阻碍他心智的发展。如果在家自学,则三年之内,可以背完中文经典十五万字,英文三万字,看完中英文课外书三千本以上。其学习能力和知识量轻易超过家长和老师,还担忧学校功课好或不好吗?赶快申请在家自学罢! 国小四、五、六年级在每学期开学发新「国语课本」那一天,能自动把课本读两三遍而能读懂其大意者,即表示学校的语文教学对他的用处实在太少,他已经有每天读三本课外书的能力。如果在家每天用三个小时的时间读经,两个小时读三本课外书,则只要两三年,可以背诵十余万字中文经典,阅读三千本以上的中英文图书,其语文能力和知识量将终身受用不尽。人类号称有七大智慧,而语文智慧是一切智慧之本,本立自然道生,其他如空间、时间、人际、内省、数理等智慧都可以由语文能力带动起来。况且十三岁之前是语文智慧发展的关键期,而其他智能并不这么紧急。本末轻重宜须用心,错过时机永不再得!应该赶快申请在家自学。 若从幼稚园到小学毕业「九年一贯读经教育」,其人品学问之功力已弥满全身,前途无限。如果到国小六年级要毕业了,才发现没有读经或读得不够,亦可申请休学一至二年,专门读经以弥补之。若稍踌躇,则将遗憾终身。   第四、申请办法:如果县市政府已有法规,则依法规办理。不外基本资料和施教计划两项,资料填写容易,至於施教计划,则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施教方式如实书写即可(如有困难,华山书院读经推广中心备有法规及申请计划书参考案,您只要更改儿童及家长名字即可。须要者可上网查询或附回邮五元信封即寄)。如果该县市尚无申请管道,则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请假」,一个星期请三天四天或五天事假,逢月考再去考即可,小学生没有旷课留级规定,到时必定可以毕业。(此法须与老师校长商量,大部份明理的老师校长会乐意给予协助。如遇到困难者,请连络各县市读经协会或王财贵本人出面协助)    第五、在家自学施教方法:凡是顺乎自然合乎人性的事都很简单,所以读经教学是非常简单的,人人皆可轻易做到。其基本方法是:一半时间智慧教育,一半时间才华教育。即一半时间读经,一半时间作阅读及其他功课。其作息大概安排如下:  上午,7:30~8:00复习及读经测验。8:00~9:00读经,9:00~10:00阅读课外读物,10:00~10:30运动休闲,10:30~11:30读经,11:30~12:00阅读课外读物。 下午,2:00~3:00读经,3:00~4:00阅读课外读物,4:00~4:30休闲运动,4:30~6:00做学校功课或学才艺。 晚上,7:00~9:00或复习读经或课外阅读或学才艺,随各人调整。 周六、日,另作规划,或复习经典,或才艺或登山郊游或旅行参观。 其教学原则是:  因为在家读经教育气氛很自由轻松,所以不必有一定的作息时间,随时可以用功,随时可以休息。 最好常常,甚至全天播放古典音乐作为环境背景。 如果数人一起教学,可以混龄教学。每人的读经与阅读内容可以不同,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读经的内容以中文为主,扩及双语,甚至多语。(本中心英文读经本已陆续出版。日文、德文、法文等读经本正在筹划中。) 课外读物,除一般的文字书籍外,包括各种图书、幻灯、影片以及表演等。内容要多元,人文与科技不可偏食。从儿童读物开始,慢慢进入「世界经典名作」,真正是一种「博雅教育」。 才艺有多样,琴、棋、书、画、拳、剑、射、御、乐、舞等皆可。但宜以中国传统为优先,一来因为不可忘本,二来东方即将与西方并驾齐驱,崇洋者应早回头了! 第六、疑难商量:本方案其实是为「对读经教育极有信心的家长」写的,如果读经信心坚定,则已无任何疑问,只须实地做去。其他人则难免尚在疑虑观望,兹就常见疑问试作说明:  由谁来教?――答:或者请一个专门教师,或者是家长亲人自己教,如亲自教,基本上须要有一个全职的亲人。但是也可以七八个十来个家庭联合起来请一个老师来带。 家长不是科班教师,学问不足怎么办?――基於读经教育的简易性,只要督导他反覆读到会背就好了,不需要讲解,则「读经」方面没问题。现代图书和电子科技的辅助,只要供给各种图书及CD、VCD,则「博览」方面也没问题。古人要看一本名著,听一首名曲都很困难,现在则甚为容易。甚至科学新知的吸收,只供给他自己阅读即可,看懂就好,看不懂也不须急,更不可以考他,只要鼓励他多看,看多了自然就会懂,甚至懂得比大人多。所以,老师不须要有学问,也不须什么专材,只是陪他,鼓励他,谁不会呢?但这样就可以出人才!也唯有这样才可以出人才! 「语文科」可以教,「数理科」怎么办?――答∶我们相信读经的效能,包括了思辨的潜能的开发,所以读经多了,思考力也会提升。又在广泛阅读的带动下,数理能力自然提高。学校的数学和自然课,是不须教的,让他自己读课本、参考书,作习题、考卷,就会了,甚至超出水准以上。如果有超出水准的情形,应鼓励他自己学下去,只要不给压力,是自己意愿所在,学愈前进愈好。但如果孩子还不能自修,赶不上进度,则可以给他一些指导。指导不来,也没关系(至少不会比在学校学习成绩差)。最后,如果不放心,可以去补习一下。(最好不要真的去补习,补数理对思考力是一种障碍。) 我们希望孩子「德、智、体、群、美」五育健全,读经纵使能把握德、智育,但美育呢?――答:美育有鉴赏和技能两面,而学校教育在这两方面都没有成就。从很早以来,我们就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的呼吁,听古典乐、看名画画册,其艺术鉴赏能力必然超过学校教育水准。至於技能方面,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觉得必须有,反正学校也教不出什么技能,所有有技能的人,都是特别在外面学的,用心的家长,可以给他参加才艺班。 至於体育,怎么办?――其实孩子的体能,只靠学校的体育也不够,所以参加不参加学校的体育课,对体能来说没什么影响。如今学校的体育,充其量也只有「筋骨皮」的锻炼,自己做一般的体适能运动,或跑步爬山,也就差不多了。许多读经的孩子在外面学游泳或球技,而最理想的是学武术或练瑜珈,那是除了「筋骨皮」之外,兼练「精气神」的最好体育。 那「群育」呢?他不和众多同学在一起,怎么学到合群、互助的习惯?他长期一个人,会不会养成孤僻自私的个性呢?――答:这是一个最常被质疑的问题。其实,「群育」的本质,是要培养一颗善良愉悦而能体谅关怀的心。而这样的心,不是把大家在集合在一起生活就会有的。且看现在的社会,每个人不都是从学校出来的?我们有良好的群性吗?大家不孤僻自私了吗?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和我们一样从学校「群育」出来,将来会比现在更好吗?所以,就事论事,我们现在学校的群育是失败的。要有好的群育,须从文化教养来。而「读经」正是文化教养的良方,读经以后,心术纯正,乐观尽责,己立立人,是所谓「敬业乐群」的最好榜样。将来读经长大的孩子,在家是好子弟,入学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与人交往是好朋友,结婚以后是好丈夫好妻子,在职是好同事,从政是好官员。这才是「群育」的真正成果。 把儿童抓来读经,不给他「玩」,不是牺牲了他的「童年之乐」吗?――答:「玩」固然是儿童天性之一,但如果玩得太多,容易造成性格的缺憾,滑溜浮浅,贻误终身。其实,儿童也不一定喜欢整天玩,有静有动,才是最人性化的。读经,并不是把孩子关在暗房裏,乃是一半玩一半正经,动静参半的设计。进一步说,所谓「快乐」,不只在「嬉嬉闹闹」中才有,有时候,一种进取的成就感,它所带来的愉快,是很动人的。而这种愉悦,才能造就终身的幸福。 现在在家自学,学校功课如果没做好,升上国中怎么办?――答:问这问题的人,可见对读经教育还很陌生。首先,读经,并不一定放弃学校功课,当前只要「老实读经」,花了许多时间读经,只用少量时间做功课,其功课还是超前。而且读经只要读到十三岁,其功效就可维持一辈子,到了初中高中,以至大学、出社会,其根柢日见畅旺,生生不息。世界上已经有数百万读经儿童给您做保证了,凡是读的愈多,成效愈显著。愈长大,聪明才智愈发挥,品德性情愈纯良。请勿再疑虑了! 第七、展望:  希望一年内,有心的家长相约,全省有一万个家庭实施「在家读经自学」,则大家可以免於孤单,并且案例一多,可以推动教育部门关怀文化教育,并早日将读经纳入体制。(但不要一直等著政府体制,那是不知何年何月,而您孩子读经的时机是不能等的。) 有些人甚至可以考虑从幼稚园到高中,都不上学校。政府有「学力鉴定制度」,可以通过鉴定,直接考大学。(鉴定办法,请参考教育部社教司法规。如觉国内制度太死板,将来亦可出国去。总之,成大事者,勿为「前途」担忧。) 在情势的要求下,我想或许必须成立一个基金会或协会,来联系辅导在家自学的家庭。时机成熟时,应在各县市办读经学校,让读经家长不须单独奋斗。办学有成,亦可影响国家,并扩及全世界。 二、未来竞争力的新契机――在家教育 黄 夏 成 民国91年3月 撰 面对21世纪的人类发展趋势,我们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哪些条件构成未来的竞争力呢?  这些能力的建构,在於我们的教育结果是提供学历还是成就能力!  当我们审视现今的教育体系时,不难发现透过考试来训练智能,以及记忆知识是最显蓍的模式。然而,这只是教育所能提供最粗浅的价值,也是电脑可以更有效取代的部份;人脑及心智更高的价值和潜能,却未曾触及!  在家教育非仅教育  在家教育是一项家庭革心工程及生活革新运动,非仅教育政策中的实验方案而已。  由於在家教育与集体教育在本质上、结构上及运作上有根本的差异,因此,不适宜只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及学习理论去框视和限制,乃是要用全新的眼光和心胸去观察,并且从中建立适用於在家教育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方法。  这一群愿意为教育理想付上代价的实践者,正在用生命写一份全新的教育论文,要证实除了可以透过抽象的知识来了解生活与人生之外,也可以用生活体验来建构和认识抽象的知识。  就本质而言,在家教育是在真实的生命情境及生活场景中学习,而非在模拟与预设的环境中被约束在标准化的内容与方式里学习。  在家教育的家长与孩子除了有制式的静态学习,其中有许多的比例是在生活经验中去建构和了解知识,而不是强记知识后再去揣摩真实情境。这也是过去12年来企业界的教育训练所倡导的「体验式学习」。  这更是21世纪e-learning藉由数位化在影音互动的模式中,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自主及印象深刻的新生活型态。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早已力行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杜威也直接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由此可见,历经两千年的时空变迁,教育的本质原本就一直围绕著道德伦理的生命课题。  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说:「教育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培养人。」  集体工厂式的教育模具,期望用一套手段,将全部不同的生命个体,铸造成统一标准规格,本质上就在剥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创造力。  迦纳教授(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论」、葛瑞德(John Grinder)与班德勒(Richard Bandler)所发展的「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罗杰尔・伯乐门(Roger Birkman)所创立的「性格密码行为风格分析」(True Color)、奈德・赫曼(Ned Herrmann)所研发的「全脑思维型态量表」、查尔士.包宣博士(Charles Boyd)所发展的「DISC行为模式分析」、撒母耳・休士顿博士(Samuel Houston)发明的「PDP人格特质分析」等等,近30多年来的人类行为科学研究,并且运用在超过1亿人次的系统化检测与分析后,都指向一个简单的结果―模式不同,需要不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生活平台上进行全人发展的学习,是培育成熟生命及学以致用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把每一个孩子带起来最有效的落实。  就结构而言,在家教育是以血缘伦理的家庭关系为教与学的根基,而不是以授薪工作者与学生的社会阶级化关系来进行教学。  当代的学习理论都发现影响学习成效有两大关键因素:  第一、在学习过程学习者能进入安全放松、愉悦自信的身心,是一种「巅峰学习状态」(PLS—Peak Learning State)让学习成效极速提升,反之,则完全没有学习效果。  第二、教学者与学习者关系的亲密度和熟悉度越高,则教与学两者都相对的提高效能与成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天生赋与的,即使任何人会放弃,他们仍然是至终守护在身边的。任何专业人士都无法在同一时刻内给予30位学童够多够深入的关注,以致於协助他们持续在PLS的优质成效中。  根据人际关系中互惠原则的心理定律,良好关系也可以带出学习者的品格,而愿意更有耐心更专注地学习以回应教学者的付出。  就运作而言,在家教育的父母通常都是第一对学生,重新再启动可能已经停歇的学习动机,同时带著孩子一起学习;父母亲身成为子女在学习上的好榜样。  在家教育的孩童在进行日常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训练,这是一个迈向成熟负责的生命所不能或缺的。  生活能力训练在培养一种生命的智慧,知识的培育倾向於锻炼脑力而已。  社会资源是在家教育家庭十分重视的情境及实物教学环境,也因此让孩子在真实的社会中学习、成长及互动,而不致於从小一至大学都在隔离的校园中长大。  在这种运作中因著孩子的品格道德、生活能力及知识吸收的平衡发展,他们容易发展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对学习充满好奇、喜悦与自信,而奠定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家教育的附加价值  教育不应该只剩下智能训练,然后藉由考试的手段清算出一纸文凭。  在家教育以更自主、有弹性的落实全人教育,因材施教、生活训练等重要的教育理想。  除此之外,在家教育的执行更创造了多项的附加价值。  第一、满足孩童与父母之间爱与亲密的互动需求,此天性是无可取代的;没有一项新科技能让孩童乐观、自信、有道德的成长,除了父母。  第二、符合零至十二岁身、心、灵基础建设期的关键需求。  第三、增进夫妻间对经营家庭有明确具体的共识与目标。  第四、消弭父母与子女之间可能的代沟。  第五、提早了解并培养出孩童的兴趣与优势。  混龄教学呈现社会真实情境  一个人的群体互动能力,不是只将他放在一个庞大的团队中他就可以自然学会的。  优质的人际沟通能力是来自於一个全人教育的结果,在成长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接受相关的教导、训练及运用。  一个不成熟的生命个体必须跟较成熟的对象学习,他才有正确的榜样而逐渐迈向成熟。  在社会中没有任何同年龄的团体,皆为混龄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互动。  在家教育也十分重视混龄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  於学习作息的安排上,可以分为:个别教导、共同学习、自主学习、家庭劳务及休闲运动。按照每个家庭及成员的需要而适时计划。  在家教育真实做到「把每个孩子带起来」的成效,让我们的下一代是均衡的、全人发展的优质公民。  在家教育的愿景  「物尽其用」之道在於节约不浪费的心态和习惯,而「人尽其材」之道就要从教育著手。若是教育无法开启一个孩子的生命特质,反将其天赋优势压抑住转而漠然的社会化,终会走上负向结果,则其成长后将不得其所、不适其任而暴殄英才了。  从欧美到台湾约七、八年的在家教育经验中,我们目睹并且亲身经历以上种种的革命性效应,我们期盼政府当局及教育工作者,从正面角度和积极态度,来协助、鼓励、辅导这一群以正面行动来实践教育理想的家庭。  教育是一项生命建造的工程,也是激发生命潜能的历程,而不仅是培养心智不够成熟的高学历上班族,因此,能关注每一个生命体不同的需要,是教育成功的根本之道。  在家教育是21世纪的孩童可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少数途径之一,深望教育工作者用热情和专业一同来耕耘。  三、美国「在家教育」报导 阎纪宇 译/中国时报 民国89年8月18日 【本报系专用纽约时报特稿】 早晨十点时,华盛顿近郊银泉市的校车早就将学童全都送到学校,但是欧马利一家的老房子中却仍然热闹非凡。客厅里四岁的小女孩凯瑟玲玩著满地的玩具,妈妈照顾一岁的弟弟布莱恩,十二岁的哥哥凯文练习太极拳,十岁的姊姊希拉在卧房里涂指甲油。他们的活动五花八门,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没有上学。  欧马利一家的教育方式正是美国儿童教育界近来蓬勃发展的一项运动:在家上学。这种运动又常被称为「拒绝学校」或「废除学校」、「折衷学校」、「有机学校」等等。参与的父母亲摒弃传统学校教育的课程,而以引导学习的方式来因应孩子的才能与性向。  教育界认为在家上学或「拒绝学校」运动的启蒙者是已故的作家兼教师约翰・赫特(JohnHolt),他的两本著作「儿童如何失败」与「儿童如何学习」在六○与七○年代引起广泛议论。他批评主流教育,曾说「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的学习是独立的而非集体的。」他因此鼓吹「拒绝学校」与「废除学校」。  根据俄勒冈州赛仑的「全国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统计,全美约有一百卅万到一百五十万学龄儿童在家上学,约占所有五千三百万学龄儿童的3%。而且在家上学的儿童每年增加七%到一五%,远高於入学儿童的增加率。就以欧马利住的马里兰州为例,在九○年代,公立学校的学生只增加了19%达八十五万人,但登记有案的在家上学儿童却从二千二百九十六人激增为一万五千六百五十一人。  批评者认为在家上学会使儿童孤立,削弱其社交互动与团队活动的技能,掩饰儿童的逃学现象,使儿童沈溺於幼稚的奇想,甚至会助长种族主义。全美最大的教师会「全国教育协会」已做成决议,认为在家上学无法提供完整的教育,并建议政府当局应该只准许合格教师采行在家上学。  但是实行在家上学的家长相信这种教育方式能针对子女的性向与好奇心,选择最恰当的课程与教材,在最恰当的时机引导子女达成学习三要素(读、写、算)。  虽然在家上学的孩子拿不到传统的文凭,但研究显示他们在学业测验上的表现不输传统学校的学生,而且常能进明星大学。马里兰州的教育官员林德谈到这些孩子:「他们上大学后似乎都表现不错;我们还没有做深入研究,但重点在於:这些孩子很优秀、很聪明。」  四、音乐与大脑学习关系 王宝星教授(幼儿提智专家、合唱曲作曲家、声乐家、作家)民国92年5月12日 谈及莫札特旋风,或有人表怀疑,当然幼儿教育应全方位考量,其他智能与情意之教育亦是等同重要,但人类大脑的学习与记忆深受音波刺激而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  我自幼学习音乐,也几乎半辈子搞音乐,更专注於脑波与超记忆学习之研究,人类大脑学习工程研究更是我注目的领域。二十四年前协助刘修吉博士引进零岁教育的秘诀,井深大的〈零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木贞敬〈育儿的大脑生理学〉,七田真〈右脑革命〉,二十一年前续又推介亚蕾斯的〈感觉统合理论与实践〉并同步引进杜曼博士的〈教育的温和革命――婴幼儿的大脑提智教育〉,演讲推广已不下千场,二十年来始见大家开始讨论,亦有持反驳立场者,实不胜唏嘘!  音乐运用於教育,其实於中古世纪即颇有规制,若再上溯以神学修道而言,音乐被用来澄静脑波而获得超级记忆能力,则是更早之事,管窥之人妄言可止矣。  人类脑波通常醒著时约为每秒17-30Hz之贝塔波(Batawave),但其学习记忆能力仅25%―60%之间,如果有训练的修道者或静心(meditation)者,其大脑波长则可经常控制在6-16Hz之阿尔法(alphawave)以下,其记忆能力几可达90~95%,且具有长久之记忆转换功能,而音乐的种类/节奏/速度/强弱……与拍子,适可用来调整脑波之震荡频率,若能配合以身体之松弛与能量释放活动,则达成超记忆学习是轻而易举的。诸君不见同龄之幼儿,若其一长期聆赏西洋古典音乐者,令一则常欣赏热门音乐或流行音乐者,俟其长至成人则其气质、思考力、学习力与应变能力均已有颇大差距?! 欧美之超级学习多注重静心/身体松弛/音乐陶冶……。日本的超级学习则多出於瑜伽与禅修……。而中国者则奠基於道家炼丹/儒家打坐/亦夹有佛教之禅静,尚无多见於教育学习,反归於宗教生与玄学领域。  究其超记忆之脑波音乐特质,有下列条件:  a.古典音乐通常为巴洛克时期之音乐。  b.速度以Andante(行板)〈Adagio(缓板)〉Largo(最缓板)之间为佳,其中以每分钟60拍之Adagio是为Alphawave的标准速度,较为好用。  c.拍子一定是4/4拍,否则为其倍数,不可使用3/4, 6/4,……等其他节拍。  d.乐器以弦乐/木管/大键琴……为佳,切莫选择铜管(法国号尚可)与打击乐器,以免反激荡脑波。  e.贝多芬浪漫派早期亦有可用者,浪漫派晚期/现代乐派以后则鲜少可用矣。  综上所述,莫札特乃在巴洛克与浪漫乐派兴起间的古典主义时期,其音乐弦乐器对仗工整,和弦完美,曲风典雅,故用之於学习音乐,为极佳之利器。  日本人於超级学习之研究,颇曾致力,但其曲目之选择多数因循与道听途说,不足为取,坊间所售夸大无稽为多,美国与加拿大亦曾投入大笔资金人力研究,惜未能有大成。保加利亚之罗扎诺夫博士则颇已窥见堂奥,其超记忆学习法(super-learning),二十年前即已广为人知,英国引用其法亦已大有所成。如果我们能善加利用并结合一些好学理,要教育出许许多多超级天才并不难嘛,我不知教育部那些长官们,教改会那些专家,尽著墨於学科别与制度,就没人懂得学习工程是甚么!再等五十年后有个先知会来吧!  幼儿听古典音乐还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吗?今天的社会,今天的人种,唉!古人说靡靡之音,错了吗?不无道理的啊!  五、如何教育孩子成为超级英才―在家自学  马来西亚多元文化教育工作者 张 亚 喜 民国92年10月14日 以下的文章下载于其它的网站,对于培养孩子确确实实成人成才有深入的研究报告。今天如果各位爸爸妈妈们若还没有为孩子申请在家自学的话,这份资料就有用了,因为这是西方学家研究的报告成果,确确实实培养孩子成人成才,解决了佷多父母心中希望孩子成人成才的希望。绝大多数的人才,都是在家自学的。如今在美国就有超过200万个儿童在家自学,在全世界就有超过一万个儿童在家自学。我们的教育制度目前还停留在二十世纪的世代,以母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外语为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是不行的呀!欧盟教育白皮书指出,人才是需要具备最少三种语文的能力。切记!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孩童时期,记忆力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段,所以学习多种语文应在此时奠定,以后在社会成功的机会愈高。如今的教育需要做改革以迎合二十一世纪高度发展的需要。如果等教育改革,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被教育制度牺牲掉了,人才就没有出现了。因此在家自学是一种选择,是教育民主化、多元化的改革必然趋势。读经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百年大计,这个不能等,请马上行动,为孩子的一生做决定,为他们奠定一生的基础,因为孩子没有太多时间了啊!这样才确确实实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呀!  如何教育孩子成为超级英才―云鹤教授著  英国学者弥勒(J. S. Mill)六岁时除了英文之外,还学会了拉丁文与希腊文,并且开始阅读各种世界名著。音乐神童莫札特三岁时即学会弹钢琴,六岁便开始公开演奏,美国华裔少年罗杰十二岁即由大学毕业,随后便进入史丹福大学念研究所,诸如此类的杰出表现,许多人都将它归功於先天的禀赋或特殊的遗传,认为他们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童。一般的父母虽然大都非常向往自己拥有一个(或几个)智能高超的下一代,可是始终都不敢对此种梦想存有何种的「奢望」。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对於资赋优异的儿童曾经作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我们只要使用;有系统的方法来教养儿童,尤其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好好把握儿童一生中最重要与最有效的关键时期来刻意加以指导,则这些儿童将来在智慧能力方面便可能大幅获得改善,甚至成为人人称羡的所谓「超级婴儿」(superbaby),有些人曾经利用这一类的理论实际加以应用,结果竟然发现不少成功的实例。这些实验成功的经验,虽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议,然而却也有许多人表示高度的兴趣,认为这是幼儿教育上一个重大的革新。笔者认为目前虽然仍有一些学者对此加以怀疑和批评,然而由所获得的许多资料和证据显示,一般的父母或教师,如果能够经常注意加以教育,则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儿童,所受的影响是至深且巨,他们纵然未能成为一个天才,然而也往往足以影响儿童将来的成就,甚至改变他的一生。胡适博士曾经说:「要怎样收获就要怎样栽。」因此我们如果要使我们的下一代更聪明,将来更出人头地,那么身为父母的成人便应当注意「怎样栽」的方法,及早「勤种和耕耘」,将来才能收到丰硕的成果,俗语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味称羡别人的孩子,倒不如自己明了教育幼儿的原理和要领,然后设法教好自己的孩子,说不定自己的孩子不久以后便会进步非凡,成为资优的孩子,将来还能替社会人群作出更多的贡献。「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但愿本文所提供的经验,能够带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天下父母一些有价值的借镜。  (一)培养超级智能在学理上与经验上的依据  距今大约二十几年前,美国有一位专家格林都曼(GlennDoman)在费城设立一所「人类潜能成就研究社」,专门协助大脑受损伤的儿童从事学习的活动,由於效果卓著,后来灵机一动便将这种利用揭示片来教学的技术应用到一般常态的儿童,结果发现效果甚为不错,后来他根据这些临床经验写成一本书-《如何教你的婴儿阅读》(HowtoTeachYourBabytoRead)结果出乎意料极为轰动,成为一九六四年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该书后来竟被翻译成十六种语言的版本,一九七九年,他又写了另一本书「向你的宝贝教数学」(TeachYourBabyMath)最近又计划出版「如何使你婴儿的智力倍增」(HowtoMultiplyYourBaby'sIntelligence)的著作。他一再向一般的家长表示:「我们个人天赋的潜力都含有达文西、莫札特、米开兰基罗、爱迪生和爱因斯坦的能量,因此只要注意发掘,每一个人都能成就惊人的事业。」「一般成人常常硬把孩子塑成所谓『孩子』的模样,事实上在这一段期间他们的学习量可说是最大,可惜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都曼曾经设计了一些特殊训练的课程,而且还为热心的家长设置一种特别讲习会,以便自行在家使用特殊设计的卡片向自己的婴孩从事教学。为了显示这种特殊训练方式的成效,都曼最近曾经在近百人来自世界及美国各地人士的围观下,请一些他们受过训的学童当场表演,其中有一位四岁的幼童,居然能够正确的辨别莎翁「威尼斯商人」戏剧中的许多人物,而且能够以外文(日语)造句,并将这些句子翻译成法文和英文,使在场参观的来宾目瞪口呆、啧啧称奇。此外他还宣称,他在费城所设立的「提高人类潜能训练营」,曾使九十个孩子变成天才,他们的智商也被提高至一百七十八,乃至二百二十的惊人记录,其中有一个两岁的义大利男孩,竟然能够记住美国地图上的三十州州名及其各郡的名称。一个九个月大的女孩能够由许多的答案中正确的选出「七十八减一减二减三减九等於多少」诸如此类问题的解答,一个两岁半的幼儿能够知道甘乃迪总统任内的副总统是詹逊,不仅能够辨认其照片,而且还能由照片上的文字说明知道他是德州人,另外有一个三十二个月大的孩子能够认识分子结构,并辨别出樟脑油、柠檬精、葡萄糖酸等化学品的气味,更是令人十分惊讶,认为不可思议。由於这种惊人的成就,因此也就引起各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许多学者的密切注意。尽管目前仍有不少保守派的学者对此抱著怀疑态度,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却是日益兴盛,现在已经汇成为一股明显的浪潮,因此一位学者曾经表示:「美国今日对於幼儿的研究,正如文艺复兴一般的蓬勃发展。」然而不少人仍然要问,这是可能的吗?许多在这方面有相当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性是很大的,下面便是一些主要的根据:  (1) 美国心理学家布仑姆(B. Bloom)曾经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表示:如果人类的智商到十七岁左右便发展至成熟的程度,则一个人在一岁时,其智商便至少发展至百分之二十,在四岁时便发展到百分之五十,在八岁时达到百分之八十,在十二岁时便达到百分之九十二,十七岁时才达成百分之百。此外,一个儿童在四岁以前如果不幸处於贫乏恶劣或缺乏教养的环境中,则每年便会降低其智商二点五之多,而且这种损害以后永远无法加以补救,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四岁以前乃是其智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於儿童以后的发展影响至为重大,因此千万不能忽视幼年时期的教育。  (2) 心理学者韩特(MCV. Hunt)曾经强调:「人类智商的发展具有所谓关键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对於儿童施以适当的早年经验,和充分的环境刺激,则必然可以促进并提高儿童智商的程度。」此外,他还大胆的提出一种假设,「如果我们使用『一种合理的早年经验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我们便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人类智商的平均水准,甚至可以比目前的平均智商高三十之多!」由此可见,只要对於幼儿从事有效的教育,便可能大大的提高一个人聪明的程度。  (3) 哈佛大学的教授布鲁纳(J. Bruner)也认为后天环境的安排最为重要,他曾经大力强调「坐待成熟才能学习」或「成熟为学习的主要条件」这种传统的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我们一般人对於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往往都低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坦白的说,如果我们能够改进教材和教学的方式,事实上我们便可以使儿童提早学习各种比较困难和复杂的课程,因为他坚决相信「任何学科均可以某种智慧上真实的形式,来有效的教给任何发展阶段中的任何一个儿童。」这种大胆的主张使人对於幼儿教育的成效产生莫大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4) 俄国心理学家柴可夫斯基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在八岁以前可说随著年龄的变化而不断的增加,因此是呈倒三角形的状态,然而就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言,却刚好相反,年龄愈小,其学习和吸收的能力反而愈大,年龄愈大,其学习能力反而愈小,而呈逐年递减的现象,因此是呈正三角形的形状。他表示婴儿时期的大脑具有非常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对於成人所给予的各种刺激,如果次数充分,便可能被他们全部照单全收,而且成为潜意识,成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且更令人惊异的便是这种记忆的活动完全都是在轻松的情况下从事进行,与成人在学习时必须逐项的一一费心加以记忆,可谓迥然不同,因此婴儿乃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用脑者,成人简直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义大利的学者蒙台梭利(Montessori)也曾经表示同样的见解,他说:「婴儿的大脑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能力,这种机能简直可以媲美上帝的创造力,成人的记忆力实在望尘莫及。」格林杜曼也表示:「在记忆学习方面,如果与零至两岁的婴儿相比较,成人简直是低能。」由此可见,婴儿在记忆吸收方面简直具有不可思议的一种能力。这一点可能是许多人闻所未闻而且无法置信的一个问题。  (5) 依据现代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其他动物大都在接近发育成熟时才出生,而唯独人类是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时便脱离了母体。瑞士一位动物学家曾说:「人类婴儿出生时,由於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无法立即睁开观看外物,不会爬行,也不会走路,与其他动物一生下便会站立、会走,甚至会跑,眼睛也看得见,可说迥然有异。假如人类的婴儿要像猩猩刚出生时一样的行动自如,那么就需要怀孕二十一个月以上。」由於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身体各部份,尤其是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而且在出生之后的几年内发育最为迅速,因此我们如果能把握这一段发育的关键期间,给予适当的训练,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发现,人类大脑的细胞的发育,在三岁时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六岁时则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八岁时则达到百分之九十,而九岁至二十岁的十一年间,则仅仅发展了百分之十的部分,幼儿时期教育的重要,也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一些生理学家尚进一步发现,人类的各种行为能力及心理活动,主要是由於大脑皮层的控制,而这些脑细胞之间所形成的神经元(其功能相当於电晶体电路中构成联系的配线),如果这些神经元愈是发达或复杂,则大脑的各种功能,例如记忆、推理、想像或反应的方式便愈为灵敏、巧妙和迅速,而这些神经元的发展,在零岁和两岁之间可说最为迅速,据估计,在这短短的两年之间,其发育进展的程度几乎与两岁至二十岁之间的发展完全相等,由此可见,出生之后至两岁的期间,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促进神经元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为了证明这种观点正确性,西德有一位学者威士德(FredericVester)曾经以老鼠作实验,他将刚出生的老鼠分成两组,经过两周后,便解剖老鼠的头部,发现这两组老鼠的脑细胞中,属於视觉中枢的神经细胞平均有十四个接点(相当於神经元的数个),然后将其中一组(B组)的小老鼠之眼睛缝合起来,使其不见外物或接触外物的刺激,而A组不缝眼,两周后又解剖这两组的头部,结果发现A组老鼠的脑部接点数已经急速增加至八千,而B组老鼠的接点数却始终未能增加,经过一个月后,他让B组恢复视觉,不过事后不论如何,B组老鼠视神经细胞的接点数也都没有什么增加,而且一直都停留在原先的程度,永远都跟不上A组,而成为一群几乎无法学习的白痴老鼠,这一个实验也就再次的证明出生后及时获得有效刺激的迫切性和必需性。  (6) 德国卡尔维德的实验报告。1818年德国有一位牧师卡尔维德(Karl-Witte)曾经写了一本书「卡尔维特的教育」,书中详细描述他自己如何将一个资质平庸的儿子作有计划的训练,终於使他长大后成为一位人人称羡的天才,他由於始终坚信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教育,而不是先天资质或天赋才能,能够影响儿童成为英才或庸才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於天赋的多少,而在於出生后至五、六岁期间的教育如何……一个普通资质的婴儿,若能给予良好的教育,一定也可以成为极优秀的人!他结婚后不久生了一个孩子,可惜活不到四个月就去世,1800年他又生了第二个孩子,他就替他取了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卡尔维德,这个孩子由於反应很迟钝,因此,大家都担心他的资质并不优秀,然而这位牧师并不气馁,而且毫不犹豫的从事「语言教学法」的实验。他发现婴儿能够看见东西之后,便把手指放在他的眼前加以幌动,等婴儿的视线跟手指移动时,就以标准的德语说:「手指、手指。」而且反覆说明几次,此外他又继续教他身体上的各种器官以及他身边各种物品的名称,结果在耐心的教导之下,这个大家起先怀疑是白痴的孩子,不久竟然都能了解这些名称的意义。此外,牧师还经常带他到野外观察各种大自然的事物,并且告诉他这些花草树木、桥梁河流、鸟兽动物等等一切所见所闻的事物。而且只要有疑问都让他自由发问,有意见也尽量使其充分表达。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气质和道德的观念,他们夫妇在家庭中都尽量不说粗鲁、愤怒或争吵的谈话,并且随时表现高尚文雅、端庄有礼的举止,以便给予孩子最佳的榜样。他表示:「我在家中绝不放置任何粗俗、低级的东西,每个房间的家俱都经过慎重的考虑和选择,墙上的图画色调极优美。」「如果卡尔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我们并不勉强他……我们夫妇没有偏食的习惯,所以能给他良好的榜样。」「我们也告诉他,克制欲望是必须的。」「不能对孩子太宽大,尤其是当他做坏事时,一定要教导和纠正。」「只要卡尔的动机是正当的,他的任何质疑我们都不加以禁止,并且在可能的范围,我们都会给他答覆。」「卡尔最喜欢欣赏绘画,所以我们就买了许多画册给他看,也说明给他听,然后要他说明一遍画册的内容。」「我并没有教他写字,等到他想学写字时才教他。」「每天用功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在这期间务必要他集中心力和注意,所以卡尔在用功时都能专心一意,而变得很喜欢这段学习的时间。」为了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和记忆力,牧师常讲故事或念书给他听,讲完后还要求孩子重覆说一遍,由  於这种不断训练的结果,卡尔在五岁时,就居然学会了三万个单字,而一般的孩子在五岁时平均只学会两千零七十二个单字(根据美国史密斯女士的调查统计),可见语汇的增加远远超出其他一般的儿童。为了刺激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牧师常念故事书给他听;但是常常在念到一半的时候表示现在爸爸没有空再念,希望他自己去看,由於孩子很想把它看完,因此也就很热心而自动的学习这些文字。此外,牧师又买了许多印有德文与拉丁文的字母以及0至9数目字的卡片,让孩子学习,孩子会念了,就要他念给父母听,如果念对了,就加以夸奖一番,如果念错了,就多念几次给他听,不到几天,他就把这些字母和数字全背下来,接著就教他拼音及单字,到六岁时,他便学会流利的读写德文和拉丁文,牧师又教他法语,而且尽量以有趣的游戏的方法来教他,不到一年,他就可以阅读简单的法文书籍,后来又教他义大利文,不到半年,就能看懂义文书籍,七岁开始学英文,也只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再学希腊文,一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到了八岁,卡尔便已经能够阅读许多世界的名著。  这位牧师在教孩子语文时,绝不从文法开始,而是尽量让孩子多看各种语文的书,譬如同样是「伊索寓言」的故事书,就让他看德文、义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英文等等不同的版本,而且他的教育也不止限於某一方面,除了文学之外,物理、化学、数学、自然科学也都同样教他学习。卡尔在九岁时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及格,十岁便进入来比锡大学,后来转至哥丁根大学,十二岁时写了一本三角的书,次年出版,在这一年也取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十六岁时又得到法学博士学位,并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十八岁赴义大利研究法学及但丁文学,成为但丁权威。三十四岁时转至哈雷大学,至八十三岁才去世。有些读者可能认为卡尔从小就如此的用功,身体必定不甚健康,童年必定不会很快乐,然而事实并不如此,他十岁那年,德国名诗人与语言学家海涅(HeinrichHeine,1791-1856)曾经加以测验,发现卡尔不仅是个惊人的语文奇才,而且精神愉快,身体也很健康。因此可以说是一个身心发展非常健全的孩子,并不因为用功过度而有失常的现象。  (7) 由世界一些优秀民族的成就原因探讨,也可以证明「强调幼年的教育,将来才能有辉煌的成就」。在日本有一位犹太人写了一本书,书名是「犹太人的教育」,作者在书中说明了犹太人如何培养天才的秘诀。犹太人目前散布世界的人口总共只有一千六百万人,比我们台湾人口还要少,然而他们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却占全部得奖人的百分之三十二之多,为其他各民族之冠!目前犹太人移居美国的人口约有六百八十万人,在比例上仅占全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二,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目前竟然占全部博士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九,而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的教授竟然占了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比例,这种杰出的表现,著实令人不胜惊讶!为什么犹太人的成就能够如此的杰出呢?主要的原因很可能与他们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与早期的幼年训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犹太人的孩子从三岁起就必须接受文字的教育,而且不管这些文字的内容儿童是否能够了解,都必须不断反覆加以背诵和学习,此外,犹太人的父母不是每天经常跟婴儿说话,就是播放音乐给婴儿欣赏,或由父母轮流唱歌给婴儿听,他们时常在婴儿的摇篮或床边四周挂著许多图画,使婴儿能够经常观看,并且常常更换这些图画,以便刺激他们认知的能力。由於犹太人如此普遍的重视幼儿教育,因此他们的孩子大都能够奠定未来学习的良好基础,难怪长大之后也就人才辈出。  除了犹太民族之外,古代的希腊也出现了不少震古铄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毕达格拉斯……等等,然而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是五十万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都是奴隶,自由民不过仅仅十万人而已,然而为什么他们也会孕育出那么多的旷世奇才呢?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主要还是得力於他们非常重视幼年教育的习俗,他们认为小孩最迟在三岁之前一定要接受教育,不仅要学会阅读,而且还要学会写字、说话和音乐,因为这些都是充实内在美的必备条件,与体操运动锻炼体魄的外在美一样的重要。由於过去特别强调幼年时期的认知教育,因此也就培育了不少的人才。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风尚,孩子从小便要背诵许多经典诗文,因此也产生了许多博学的大儒,不过自民国以后,西风东渐,重视儿童个性的心理学发达之后,国人便不再强调幼年时期的训练,结果与后来的希腊一样,不仅国语文程度一落千丈,而且在科学、艺术,及文化道德方面均缺乏深具创意的伟大人物,这实在是一种值得吾人深思猛省的一个教训。  苏俄一向都被视为一个农业国家,工业与教育一般都被视为比较落后,然而事实上并不尽然,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目前它的战略武器之性能,与美国相比几乎都有过而无不及的现象,因此他们的科技也大都居於领先的地位。事实上这也是他们重视教育的结果。例如根据最近的统计,他们高中学生修习微积分的共有五百万人,而美国高中生念微积分的只有十万五千人。此外苏俄的教育家古儿布士卡雅曾说:「教育需从出生那一天就开始,最重要的是学前时期的训练。」另一位教育家马卡列因克也表示:「五岁前的教育最重要,人类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九成均在此。」  
https://www.gsr.org.tw/ 财团法人台北市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

一、读经儿童「在家自学」方案初议
本中心主任、台中师院语教系副教授  王财贵/读经通讯第27

        如果您小孩的幼稚园或小学已积极实施「读经教育」(办法及进度请参考上期「读经通讯」),则很恭喜您,那是您和孩子的福份。但如果尚未实施,为了您孩子一生成就著想,请家长要联合起来促请(或全校或班级皆可)。近来有些读经的家长要求学校读经,得不到回应,只好申请让他的孩子「在家自学」。这本来是一件极自然极美好的事,但听说有些人为了这件事和学校老师校长甚至县市教育局官员商洽过程不甚愉快,我感到很惊讶。鉴於在家自学将势将成为时代风气,会有很多人可能遇到同样困扰,在此谨就所思,提供几点意见,供读经家庭及教育界参考。 

 

第一、「在家自学」方案之意义:不论中西,自古人才几乎都出自「家教」或「私塾」。至於所谓「公立小学」,把学生集中到学校去,由国家制定教材教法,实施大规模集体统一教育,是晚近西洋的发明。起初社会普遍贫穷无知,常有不让小孩上学的现象,政府为了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乃订定「义务教育法」,强迫所有儿童都要接受一定年数的「国民教育」。我国近百年的教育制度就完全是学自西洋。 

这样的国民义务教育,有利亦有弊。它对普及民智提升国力,居功厥伟;但因为「集体教育」,很难「因材施教」。而且全国教育政策攸关重大,不得不长期使用固定一种教育理论,常失於偏颇;致使许多人才因而埋没庸庸碌碌之间,甚至造成整个民族生命力的衰颓。所以欧美各所谓「先进国家」便一面注重「教育改革」,一面鼓励「私人办学」或「在家自学」以补救之。他们的政府认为让有教育理想的人出来办学,或家长愿意承担自己子女的教育工作,使教育工作更有活力更加多元,分担了国家教育的责任,是一种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事;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也都极力支持,不会认为这些人是「居然胆敢跟正规教育挑战」!因为他们的社会是多元的,假如家长的心态是多元的,教育人员的心态也是多元的,凡是多元心态的就好沟通。这一种现代化的心态,我国国民一直没有学会。 

 

尤其现在时代不同了,以前是家长不知教育的重要,把孩子留在家裏当童工,所以国家要强迫入学。现在,则是家长发现自己有更好的一套教育理想,学校的正规教育已不能满足他对孩子的养成愿望,所以要「在家自学」。「在家自学」不是坐令孩子荒废,相反的,乃是要他尽其所能。申请「在家自学」也不是要给老师或校长或教育单位难堪。站在「教育是培育下一代」的共同认识上,所有的教育人员一定会乐观其成,给予这些热诚的家长同情鼓励和辅导,请家长放心去申请。况且教育部已有明确法规,「在家自学」是於法有据的,一般的教育人员和家长应该及早跟上时代才好。 

 

第二、教育部有关「在家自学」法规:八十八年六月四日立法院三读通过「教育基本法」第二条云「人民为教育之主体」,第七条云「人民有依教育目的兴学之自由,……政府应依法令提供必要之协助或经费之补助。……政府为鼓励私人兴学得将公立学校委托私人办理;其办法由该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定之。」第八条云「国民教育阶段内,家长负有辅导子女之责任,并得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选择受教育之方式、内容及参与学校教育事务之权利。」第十三条云「政府及民间得视需要进行教育实验……以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发展。」而民国八十八年二月三日公布的「国民教育法增订修正条文」第四条云「为保障学生学习权,国民教育阶段得办理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其办法由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定之。」其细则云「所称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指学校教育以外,以实验课程为主要目的,不在固定校区或以其他方式所实施之教育。」又云「直辖市、县市政府订定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办法时,应邀请家长、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士参与。」 

 

由以上引文,可见我国政府上层甚为开放。教育部且已责令各地方政府须於八十八年底以前完成「非学校型态之实验教育」,包括「不受校地大小、教室设施、教师资格等限制」的「非学校型态的」实验学校(如森林小学),以及个别家庭的「在家自学」之法规。很遗憾的,是大部份县市并未遵行,许多县市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依法订出这类方案,各校校长老师当然不知有此种办法,以致於民众要提出申请时,会被认为是找麻烦。最早有完善规范的是台北市,只要依章提出申请,几乎没有理由不通过,近年已有数十人通过申请。北县、桃园、苖栗三县亦已稍见落实,台中市是备法而未用。其他县市若尚未订法,家长为了自己权益也为支持政府政策,理应陈情促请。又各已成立「读经协会」之县市可以要求在订法时备席参加,以尽社团法人之基本义务。 

 

第三、「在家自学」时机:如学校未积极读经,而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即应申请「在家自学」: 

  1. 基本上,如幼稚园没有每天一小时以上的读经,则孩子应设法转学或在家自学。因为三岁到六岁这一段人生历程太重要了,孩子的成长变化速度太快了,他学习长进的可能性太大了,如果能实施内涵丰富的教育,他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而现在一般的幼稚园大概都把孩子视为无能之辈,天天只和他玩一些没大长进的东西,白白浪费了一生的黄金时段,而且三年中可能「玩疯了、玩成精了」,养成一种粗糙浮浅的心灵,将成为性格的背景,障碍一辈子。如果在家读经,三年内可以背完中文经典五至十万字,英文两万字;认完三千个以上的国字,一千个英文字;看完三千本中英文书,开发他一生直觉想像的深度并奠定他一生人品及学识的隐固基础。
  2. 国小一、二、三年级在没补习的情形下,功课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即表示他有相当的「学习潜力」,他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学校的功课太简单了,会阻碍他心智的发展。如果在家自学,则三年之内,可以背完中文经典十五万字,英文三万字,看完中英文课外书三千本以上。其学习能力和知识量轻易超过家长和老师,还担忧学校功课好或不好吗?赶快申请在家自学罢!
  3. 国小四、五、六年级在每学期开学发新「国语课本」那一天,能自动把课本读两三遍而能读懂其大意者,即表示学校的语文教学对他的用处实在太少,他已经有每天读三本课外书的能力。如果在家每天用三个小时的时间读经,两个小时读三本课外书,则只要两三年,可以背诵十余万字中文经典,阅读三千本以上的中英文图书,其语文能力和知识量将终身受用不尽。人类号称有七大智慧,而语文智慧是一切智慧之本,本立自然道生,其他如空间、时间、人际、内省、数理等智慧都可以由语文能力带动起来。况且十三岁之前是语文智慧发展的关键期,而其他智能并不这么紧急。本末轻重宜须用心,错过时机永不再得!应该赶快申请在家自学。
  4. 若从幼稚园到小学毕业「九年一贯读经教育」,其人品学问之功力已弥满全身,前途无限。如果到国小六年级要毕业了,才发现没有读经或读得不够,亦可申请休学一至二年,专门读经以弥补之。若稍踌躇,则将遗憾终身。

 

第四、申请办法:如果县市政府已有法规,则依法规办理。不外基本资料和施教计划两项,资料填写容易,至於施教计划,则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施教方式如实书写即可(如有困难,华山书院读经推广中心备有法规及申请计划书参考案,您只要更改儿童及家长名字即可。须要者可上网查询或附回邮五元信封即寄)。如果该县市尚无申请管道,则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请假」,一个星期请三天四天或五天事假,逢月考再去考即可,小学生没有旷课留级规定,到时必定可以毕业。(此法须与老师校长商量,大部份明理的老师校长会乐意给予协助。如遇到困难者,请连络各县市读经协会或王财贵本人出面协助) 

 

第五、在家自学施教方法:凡是顺乎自然合乎人性的事都很简单,所以读经教学是非常简单的,人人皆可轻易做到。其基本方法是:一半时间智慧教育,一半时间才华教育。即一半时间读经,一半时间作阅读及其他功课。其作息大概安排如下: 

  1. 上午,7:30~8:00复习及读经测验。8:00~9:00读经,9:00~10:00阅读课外读物,10:00~10:30运动休闲,10:30~11:30读经,11:30~12:00阅读课外读物。
  2. 下午,2:00~3:00读经,3:00~4:00阅读课外读物,4:00~4:30休闲运动,4:30~6:00做学校功课或学才艺。
  3. 晚上,7:00~9:00或复习读经或课外阅读或学才艺,随各人调整。
  4. 周六、日,另作规划,或复习经典,或才艺或登山郊游或旅行参观。

其教学原则是: 

  1. 因为在家读经教育气氛很自由轻松,所以不必有一定的作息时间,随时可以用功,随时可以休息。
  2. 最好常常,甚至全天播放古典音乐作为环境背景。
  3. 如果数人一起教学,可以混龄教学。每人的读经与阅读内容可以不同,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4. 读经的内容以中文为主,扩及双语,甚至多语。(本中心英文读经本已陆续出版。日文、德文、法文等读经本正在筹划中。)
  5. 课外读物,除一般的文字书籍外,包括各种图书、幻灯、影片以及表演等。内容要多元,人文与科技不可偏食。从儿童读物开始,慢慢进入「世界经典名作」,真正是一种「博雅教育」。
  6. 才艺有多样,琴、棋、书、画、拳、剑、射、御、乐、舞等皆可。但宜以中国传统为优先,一来因为不可忘本,二来东方即将与西方并驾齐驱,崇洋者应早回头了!

第六、疑难商量:本方案其实是为「对读经教育极有信心的家长」写的,如果读经信心坚定,则已无任何疑问,只须实地做去。其他人则难免尚在疑虑观望,兹就常见疑问试作说明: 

  1. 由谁来教?――答:或者请一个专门教师,或者是家长亲人自己教,如亲自教,基本上须要有一个全职的亲人。但是也可以七八个十来个家庭联合起来请一个老师来带。
  2. 家长不是科班教师,学问不足怎么办?――基於读经教育的简易性,只要督导他反覆读到会背就好了,不需要讲解,则「读经」方面没问题。现代图书和电子科技的辅助,只要供给各种图书及CD、VCD,则「博览」方面也没问题。古人要看一本名著,听一首名曲都很困难,现在则甚为容易。甚至科学新知的吸收,只供给他自己阅读即可,看懂就好,看不懂也不须急,更不可以考他,只要鼓励他多看,看多了自然就会懂,甚至懂得比大人多。所以,老师不须要有学问,也不须什么专材,只是陪他,鼓励他,谁不会呢?但这样就可以出人才!也唯有这样才可以出人才!
  3. 「语文科」可以教,「数理科」怎么办?――答∶我们相信读经的效能,包括了思辨的潜能的开发,所以读经多了,思考力也会提升。又在广泛阅读的带动下,数理能力自然提高。学校的数学和自然课,是不须教的,让他自己读课本、参考书,作习题、考卷,就会了,甚至超出水准以上。如果有超出水准的情形,应鼓励他自己学下去,只要不给压力,是自己意愿所在,学愈前进愈好。但如果孩子还不能自修,赶不上进度,则可以给他一些指导。指导不来,也没关系(至少不会比在学校学习成绩差)。最后,如果不放心,可以去补习一下。(最好不要真的去补习,补数理对思考力是一种障碍。)
  4. 我们希望孩子「德、智、体、群、美」五育健全,读经纵使能把握德、智育,但美育呢?――答:美育有鉴赏和技能两面,而学校教育在这两方面都没有成就。从很早以来,我们就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的呼吁,听古典乐、看名画画册,其艺术鉴赏能力必然超过学校教育水准。至於技能方面,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觉得必须有,反正学校也教不出什么技能,所有有技能的人,都是特别在外面学的,用心的家长,可以给他参加才艺班。
  5. 至於体育,怎么办?――其实孩子的体能,只靠学校的体育也不够,所以参加不参加学校的体育课,对体能来说没什么影响。如今学校的体育,充其量也只有「筋骨皮」的锻炼,自己做一般的体适能运动,或跑步爬山,也就差不多了。许多读经的孩子在外面学游泳或球技,而最理想的是学武术或练瑜珈,那是除了「筋骨皮」之外,兼练「精气神」的最好体育。
  6. 那「群育」呢?他不和众多同学在一起,怎么学到合群、互助的习惯?他长期一个人,会不会养成孤僻自私的个性呢?――答:这是一个最常被质疑的问题。其实,「群育」的本质,是要培养一颗善良愉悦而能体谅关怀的心。而这样的心,不是把大家在集合在一起生活就会有的。且看现在的社会,每个人不都是从学校出来的?我们有良好的群性吗?大家不孤僻自私了吗?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和我们一样从学校「群育」出来,将来会比现在更好吗?所以,就事论事,我们现在学校的群育是失败的。要有好的群育,须从文化教养来。而「读经」正是文化教养的良方,读经以后,心术纯正,乐观尽责,己立立人,是所谓「敬业乐群」的最好榜样。将来读经长大的孩子,在家是好子弟,入学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与人交往是好朋友,结婚以后是好丈夫好妻子,在职是好同事,从政是好官员。这才是「群育」的真正成果。
  7. 把儿童抓来读经,不给他「玩」,不是牺牲了他的「童年之乐」吗?――答:「玩」固然是儿童天性之一,但如果玩得太多,容易造成性格的缺憾,滑溜浮浅,贻误终身。其实,儿童也不一定喜欢整天玩,有静有动,才是最人性化的。读经,并不是把孩子关在暗房裏,乃是一半玩一半正经,动静参半的设计。进一步说,所谓「快乐」,不只在「嬉嬉闹闹」中才有,有时候,一种进取的成就感,它所带来的愉快,是很动人的。而这种愉悦,才能造就终身的幸福。
  8. 现在在家自学,学校功课如果没做好,升上国中怎么办?――答:问这问题的人,可见对读经教育还很陌生。首先,读经,并不一定放弃学校功课,当前只要「老实读经」,花了许多时间读经,只用少量时间做功课,其功课还是超前。而且读经只要读到十三岁,其功效就可维持一辈子,到了初中高中,以至大学、出社会,其根柢日见畅旺,生生不息。世界上已经有数百万读经儿童给您做保证了,凡是读的愈多,成效愈显著。愈长大,聪明才智愈发挥,品德性情愈纯良。请勿再疑虑了!

第七、展望: 

  1. 希望一年内,有心的家长相约,全省有一万个家庭实施「在家读经自学」,则大家可以免於孤单,并且案例一多,可以推动教育部门关怀文化教育,并早日将读经纳入体制。(但不要一直等著政府体制,那是不知何年何月,而您孩子读经的时机是不能等的。)
  2. 有些人甚至可以考虑从幼稚园到高中,都不上学校。政府有「学力鉴定制度」,可以通过鉴定,直接考大学。(鉴定办法,请参考教育部社教司法规。如觉国内制度太死板,将来亦可出国去。总之,成大事者,勿为「前途」担忧。)
  3. 在情势的要求下,我想或许必须成立一个基金会或协会,来联系辅导在家自学的家庭。时机成熟时,应在各县市办读经学校,让读经家长不须单独奋斗。办学有成,亦可影响国家,并扩及全世界。

二、未来竞争力的新契机――在家教育

成 民国913

面对21世纪的人类发展趋势,我们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哪些条件构成未来的竞争力呢? 

这些能力的建构,在於我们的教育结果是提供学历还是成就能力! 

当我们审视现今的教育体系时,不难发现透过考试来训练智能,以及记忆知识是最显蓍的模式。然而,这只是教育所能提供最粗浅的价值,也是电脑可以更有效取代的部份;人脑及心智更高的价值和潜能,却未曾触及! 

在家教育非仅教育 

在家教育是一项家庭革心工程及生活革新运动,非仅教育政策中的实验方案而已。 

由於在家教育与集体教育在本质上、结构上及运作上有根本的差异,因此,不适宜只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及学习理论去框视和限制,乃是要用全新的眼光和心胸去观察,并且从中建立适用於在家教育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方法。 

这一群愿意为教育理想付上代价的实践者,正在用生命写一份全新的教育论文,要证实除了可以透过抽象的知识来了解生活与人生之外,也可以用生活体验来建构和认识抽象的知识。 

就本质而言,在家教育是在真实的生命情境及生活场景中学习,而非在模拟与预设的环境中被约束在标准化的内容与方式里学习。 

在家教育的家长与孩子除了有制式的静态学习,其中有许多的比例是在生活经验中去建构和了解知识,而不是强记知识后再去揣摩真实情境。这也是过去12年来企业界的教育训练所倡导的「体验式学习」。 

这更是21世纪e-learning藉由数位化在影音互动的模式中,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自主及印象深刻的新生活型态。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早已力行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杜威也直接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由此可见,历经两千年的时空变迁,教育的本质原本就一直围绕著道德伦理的生命课题。 

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说:「教育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培养人。」 

集体工厂式的教育模具,期望用一套手段,将全部不同的生命个体,铸造成统一标准规格,本质上就在剥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创造力。 

迦纳教授(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论」、葛瑞德(John Grinder)与班德勒(Richard Bandler)所发展的「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罗杰尔・伯乐门(Roger Birkman)所创立的「性格密码行为风格分析」(True Color)、奈德・赫曼(Ned Herrmann)所研发的「全脑思维型态量表」、查尔士.包宣博士(Charles Boyd)所发展的「DISC行为模式分析」、撒母耳・休士顿博士(Samuel Houston)发明的「PDP人格特质分析」等等,近30多年来的人类行为科学研究,并且运用在超过1亿人次的系统化检测与分析后,都指向一个简单的结果―模式不同,需要不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生活平台上进行全人发展的学习,是培育成熟生命及学以致用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把每一个孩子带起来最有效的落实。 

就结构而言,在家教育是以血缘伦理的家庭关系为教与学的根基,而不是以授薪工作者与学生的社会阶级化关系来进行教学。 

当代的学习理论都发现影响学习成效有两大关键因素: 

第一、在学习过程学习者能进入安全放松、愉悦自信的身心,是一种「巅峰学习状态」(PLS—Peak Learning State)让学习成效极速提升,反之,则完全没有学习效果。 

第二、教学者与学习者关系的亲密度和熟悉度越高,则教与学两者都相对的提高效能与成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天生赋与的,即使任何人会放弃,他们仍然是至终守护在身边的。任何专业人士都无法在同一时刻内给予30位学童够多够深入的关注,以致於协助他们持续在PLS的优质成效中。 

根据人际关系中互惠原则的心理定律,良好关系也可以带出学习者的品格,而愿意更有耐心更专注地学习以回应教学者的付出。 

就运作而言,在家教育的父母通常都是第一对学生,重新再启动可能已经停歇的学习动机,同时带著孩子一起学习;父母亲身成为子女在学习上的好榜样。 

在家教育的孩童在进行日常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训练,这是一个迈向成熟负责的生命所不能或缺的。 

生活能力训练在培养一种生命的智慧,知识的培育倾向於锻炼脑力而已。 

社会资源是在家教育家庭十分重视的情境及实物教学环境,也因此让孩子在真实的社会中学习、成长及互动,而不致於从小一至大学都在隔离的校园中长大。 

在这种运作中因著孩子的品格道德、生活能力及知识吸收的平衡发展,他们容易发展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对学习充满好奇、喜悦与自信,而奠定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家教育的附加价值 

教育不应该只剩下智能训练,然后藉由考试的手段清算出一纸文凭。 

在家教育以更自主、有弹性的落实全人教育,因材施教、生活训练等重要的教育理想。 

除此之外,在家教育的执行更创造了多项的附加价值。 

第一、满足孩童与父母之间爱与亲密的互动需求,此天性是无可取代的;没有一项新科技能让孩童乐观、自信、有道德的成长,除了父母。 

第二、符合零至十二岁身、心、灵基础建设期的关键需求。 

第三、增进夫妻间对经营家庭有明确具体的共识与目标。 

第四、消弭父母与子女之间可能的代沟。 

第五、提早了解并培养出孩童的兴趣与优势。 

混龄教学呈现社会真实情境 

一个人的群体互动能力,不是只将他放在一个庞大的团队中他就可以自然学会的。 

优质的人际沟通能力是来自於一个全人教育的结果,在成长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接受相关的教导、训练及运用。 

一个不成熟的生命个体必须跟较成熟的对象学习,他才有正确的榜样而逐渐迈向成熟。 

在社会中没有任何同年龄的团体,皆为混龄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互动。 

在家教育也十分重视混龄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 

於学习作息的安排上,可以分为:个别教导、共同学习、自主学习、家庭劳务及休闲运动。按照每个家庭及成员的需要而适时计划。 

在家教育真实做到「把每个孩子带起来」的成效,让我们的下一代是均衡的、全人发展的优质公民。 

在家教育的愿景 

「物尽其用」之道在於节约不浪费的心态和习惯,而「人尽其材」之道就要从教育著手。若是教育无法开启一个孩子的生命特质,反将其天赋优势压抑住转而漠然的社会化,终会走上负向结果,则其成长后将不得其所、不适其任而暴殄英才了。 

从欧美到台湾约七、八年的在家教育经验中,我们目睹并且亲身经历以上种种的革命性效应,我们期盼政府当局及教育工作者,从正面角度和积极态度,来协助、鼓励、辅导这一群以正面行动来实践教育理想的家庭。 

教育是一项生命建造的工程,也是激发生命潜能的历程,而不仅是培养心智不够成熟的高学历上班族,因此,能关注每一个生命体不同的需要,是教育成功的根本之道。 

在家教育是21世纪的孩童可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少数途径之一,深望教育工作者用热情和专业一同来耕耘。 

三、美国「在家教育」报导

阎纪宇 译/中国时报 民国89818

【本报系专用纽约时报特稿】 早晨十点时,华盛顿近郊银泉市的校车早就将学童全都送到学校,但是欧马利一家的老房子中却仍然热闹非凡。客厅里四岁的小女孩凯瑟玲玩著满地的玩具,妈妈照顾一岁的弟弟布莱恩,十二岁的哥哥凯文练习太极拳,十岁的姊姊希拉在卧房里涂指甲油。他们的活动五花八门,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没有上学。 

欧马利一家的教育方式正是美国儿童教育界近来蓬勃发展的一项运动:在家上学。这种运动又常被称为「拒绝学校」或「废除学校」、「折衷学校」、「有机学校」等等。参与的父母亲摒弃传统学校教育的课程,而以引导学习的方式来因应孩子的才能与性向。 

教育界认为在家上学或「拒绝学校」运动的启蒙者是已故的作家兼教师约翰・赫特(JohnHolt),他的两本著作「儿童如何失败」与「儿童如何学习」在六○与七○年代引起广泛议论。他批评主流教育,曾说「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的学习是独立的而非集体的。」他因此鼓吹「拒绝学校」与「废除学校」。 

根据俄勒冈州赛仑的「全国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统计,全美约有一百卅万到一百五十万学龄儿童在家上学,约占所有五千三百万学龄儿童的3%。而且在家上学的儿童每年增加七%到一五%,远高於入学儿童的增加率。就以欧马利住的马里兰州为例,在九○年代,公立学校的学生只增加了19%达八十五万人,但登记有案的在家上学儿童却从二千二百九十六人激增为一万五千六百五十一人。 

批评者认为在家上学会使儿童孤立,削弱其社交互动与团队活动的技能,掩饰儿童的逃学现象,使儿童沈溺於幼稚的奇想,甚至会助长种族主义。全美最大的教师会「全国教育协会」已做成决议,认为在家上学无法提供完整的教育,并建议政府当局应该只准许合格教师采行在家上学。 

但是实行在家上学的家长相信这种教育方式能针对子女的性向与好奇心,选择最恰当的课程与教材,在最恰当的时机引导子女达成学习三要素(读、写、算)。 

虽然在家上学的孩子拿不到传统的文凭,但研究显示他们在学业测验上的表现不输传统学校的学生,而且常能进明星大学。马里兰州的教育官员林德谈到这些孩子:「他们上大学后似乎都表现不错;我们还没有做深入研究,但重点在於:这些孩子很优秀、很聪明。」 

四、音乐与大脑学习关系

王宝星教授(幼儿提智专家、合唱曲作曲家、声乐家、作家)民国92512

谈及莫札特旋风,或有人表怀疑,当然幼儿教育应全方位考量,其他智能与情意之教育亦是等同重要,但人类大脑的学习与记忆深受音波刺激而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 

我自幼学习音乐,也几乎半辈子搞音乐,更专注於脑波与超记忆学习之研究,人类大脑学习工程研究更是我注目的领域。二十四年前协助刘修吉博士引进零岁教育的秘诀,井深大的〈零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木贞敬〈育儿的大脑生理学〉,七田真〈右脑革命〉,二十一年前续又推介亚蕾斯的〈感觉统合理论与实践〉并同步引进杜曼博士的〈教育的温和革命――婴幼儿的大脑提智教育〉,演讲推广已不下千场,二十年来始见大家开始讨论,亦有持反驳立场者,实不胜唏嘘! 

音乐运用於教育,其实於中古世纪即颇有规制,若再上溯以神学修道而言,音乐被用来澄静脑波而获得超级记忆能力,则是更早之事,管窥之人妄言可止矣。 

人类脑波通常醒著时约为每秒17-30Hz之贝塔波(Batawave),但其学习记忆能力仅25%―60%之间,如果有训练的修道者或静心(meditation)者,其大脑波长则可经常控制在6-16Hz之阿尔法(alphawave)以下,其记忆能力几可达90~95%,且具有长久之记忆转换功能,而音乐的种类/节奏/速度/强弱……与拍子,适可用来调整脑波之震荡频率,若能配合以身体之松弛与能量释放活动,则达成超记忆学习是轻而易举的。诸君不见同龄之幼儿,若其一长期聆赏西洋古典音乐者,令一则常欣赏热门音乐或流行音乐者,俟其长至成人则其气质、思考力、学习力与应变能力均已有颇大差距?!

欧美之超级学习多注重静心/身体松弛/音乐陶冶……。日本的超级学习则多出於瑜伽与禅修……。而中国者则奠基於道家炼丹/儒家打坐/亦夹有佛教之禅静,尚无多见於教育学习,反归於宗教生与玄学领域。 

究其超记忆之脑波音乐特质,有下列条件: 

a.古典音乐通常为巴洛克时期之音乐。 

b.速度以Andante(行板)〈Adagio(缓板)〉Largo(最缓板)之间为佳,其中以每分钟60拍之Adagio是为Alphawave的标准速度,较为好用。 

c.拍子一定是4/4拍,否则为其倍数,不可使用3/4, 6/4,……等其他节拍。 

d.乐器以弦乐/木管/大键琴……为佳,切莫选择铜管(法国号尚可)与打击乐器,以免反激荡脑波。 

e.贝多芬浪漫派早期亦有可用者,浪漫派晚期/现代乐派以后则鲜少可用矣。 

综上所述,莫札特乃在巴洛克与浪漫乐派兴起间的古典主义时期,其音乐弦乐器对仗工整,和弦完美,曲风典雅,故用之於学习音乐,为极佳之利器。 

日本人於超级学习之研究,颇曾致力,但其曲目之选择多数因循与道听途说,不足为取,坊间所售夸大无稽为多,美国与加拿大亦曾投入大笔资金人力研究,惜未能有大成。保加利亚之罗扎诺夫博士则颇已窥见堂奥,其超记忆学习法(super-learning),二十年前即已广为人知,英国引用其法亦已大有所成。如果我们能善加利用并结合一些好学理,要教育出许许多多超级天才并不难嘛,我不知教育部那些长官们,教改会那些专家,尽著墨於学科别与制度,就没人懂得学习工程是甚么!再等五十年后有个先知会来吧! 

幼儿听古典音乐还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吗?今天的社会,今天的人种,唉!古人说靡靡之音,错了吗?不无道理的啊! 

五、如何教育孩子成为超级英才在家自学 

马来西亚多元文化教育工作者 张 喜 民国921014

以下的文章下载于其它的网站,对于培养孩子确确实实成人成才有深入的研究报告。今天如果各位爸爸妈妈们若还没有为孩子申请在家自学的话,这份资料就有用了,因为这是西方学家研究的报告成果,确确实实培养孩子成人成才,解决了佷多父母心中希望孩子成人成才的希望。绝大多数的人才,都是在家自学的。如今在美国就有超过200万个儿童在家自学,在全世界就有超过一万个儿童在家自学。我们的教育制度目前还停留在二十世纪的世代,以母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外语为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是不行的呀!欧盟教育白皮书指出,人才是需要具备最少三种语文的能力。切记!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孩童时期,记忆力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段,所以学习多种语文应在此时奠定,以后在社会成功的机会愈高。如今的教育需要做改革以迎合二十一世纪高度发展的需要。如果等教育改革,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被教育制度牺牲掉了,人才就没有出现了。因此在家自学是一种选择,是教育民主化、多元化的改革必然趋势。读经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百年大计,这个不能等,请马上行动,为孩子的一生做决定,为他们奠定一生的基础,因为孩子没有太多时间了啊!这样才确确实实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呀! 

如何教育孩子成为超级英才―云鹤教授著 

英国学者弥勒(J. S. Mill)六岁时除了英文之外,还学会了拉丁文与希腊文,并且开始阅读各种世界名著。音乐神童莫札特三岁时即学会弹钢琴,六岁便开始公开演奏,美国华裔少年罗杰十二岁即由大学毕业,随后便进入史丹福大学念研究所,诸如此类的杰出表现,许多人都将它归功於先天的禀赋或特殊的遗传,认为他们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童。一般的父母虽然大都非常向往自己拥有一个(或几个)智能高超的下一代,可是始终都不敢对此种梦想存有何种的「奢望」。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对於资赋优异的儿童曾经作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我们只要使用;有系统的方法来教养儿童,尤其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好好把握儿童一生中最重要与最有效的关键时期来刻意加以指导,则这些儿童将来在智慧能力方面便可能大幅获得改善,甚至成为人人称羡的所谓「超级婴儿」(superbaby),有些人曾经利用这一类的理论实际加以应用,结果竟然发现不少成功的实例。这些实验成功的经验,虽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议,然而却也有许多人表示高度的兴趣,认为这是幼儿教育上一个重大的革新。笔者认为目前虽然仍有一些学者对此加以怀疑和批评,然而由所获得的许多资料和证据显示,一般的父母或教师,如果能够经常注意加以教育,则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儿童,所受的影响是至深且巨,他们纵然未能成为一个天才,然而也往往足以影响儿童将来的成就,甚至改变他的一生。胡适博士曾经说:「要怎样收获就要怎样栽。」因此我们如果要使我们的下一代更聪明,将来更出人头地,那么身为父母的成人便应当注意「怎样栽」的方法,及早「勤种和耕耘」,将来才能收到丰硕的成果,俗语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味称羡别人的孩子,倒不如自己明了教育幼儿的原理和要领,然后设法教好自己的孩子,说不定自己的孩子不久以后便会进步非凡,成为资优的孩子,将来还能替社会人群作出更多的贡献。「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但愿本文所提供的经验,能够带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天下父母一些有价值的借镜。 

(一)培养超级智能在学理上与经验上的依据 

距今大约二十几年前,美国有一位专家格林都曼(GlennDoman)在费城设立一所「人类潜能成就研究社」,专门协助大脑受损伤的儿童从事学习的活动,由於效果卓著,后来灵机一动便将这种利用揭示片来教学的技术应用到一般常态的儿童,结果发现效果甚为不错,后来他根据这些临床经验写成一本书-《如何教你的婴儿阅读》(HowtoTeachYourBabytoRead)结果出乎意料极为轰动,成为一九六四年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该书后来竟被翻译成十六种语言的版本,一九七九年,他又写了另一本书「向你的宝贝教数学」(TeachYourBabyMath)最近又计划出版「如何使你婴儿的智力倍增」(HowtoMultiplyYourBaby'sIntelligence)的著作。他一再向一般的家长表示:「我们个人天赋的潜力都含有达文西、莫札特、米开兰基罗、爱迪生和爱因斯坦的能量,因此只要注意发掘,每一个人都能成就惊人的事业。」「一般成人常常硬把孩子塑成所谓『孩子』的模样,事实上在这一段期间他们的学习量可说是最大,可惜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都曼曾经设计了一些特殊训练的课程,而且还为热心的家长设置一种特别讲习会,以便自行在家使用特殊设计的卡片向自己的婴孩从事教学。为了显示这种特殊训练方式的成效,都曼最近曾经在近百人来自世界及美国各地人士的围观下,请一些他们受过训的学童当场表演,其中有一位四岁的幼童,居然能够正确的辨别莎翁「威尼斯商人」戏剧中的许多人物,而且能够以外文(日语)造句,并将这些句子翻译成法文和英文,使在场参观的来宾目瞪口呆、啧啧称奇。此外他还宣称,他在费城所设立的「提高人类潜能训练营」,曾使九十个孩子变成天才,他们的智商也被提高至一百七十八,乃至二百二十的惊人记录,其中有一个两岁的义大利男孩,竟然能够记住美国地图上的三十州州名及其各郡的名称。一个九个月大的女孩能够由许多的答案中正确的选出「七十八减一减二减三减九等於多少」诸如此类问题的解答,一个两岁半的幼儿能够知道甘乃迪总统任内的副总统是詹逊,不仅能够辨认其照片,而且还能由照片上的文字说明知道他是德州人,另外有一个三十二个月大的孩子能够认识分子结构,并辨别出樟脑油、柠檬精、葡萄糖酸等化学品的气味,更是令人十分惊讶,认为不可思议。由於这种惊人的成就,因此也就引起各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许多学者的密切注意。尽管目前仍有不少保守派的学者对此抱著怀疑态度,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却是日益兴盛,现在已经汇成为一股明显的浪潮,因此一位学者曾经表示:「美国今日对於幼儿的研究,正如文艺复兴一般的蓬勃发展。」然而不少人仍然要问,这是可能的吗?许多在这方面有相当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性是很大的,下面便是一些主要的根据: 

(1) 美国心理学家布仑姆(B. Bloom)曾经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表示:如果人类的智商到十七岁左右便发展至成熟的程度,则一个人在一岁时,其智商便至少发展至百分之二十,在四岁时便发展到百分之五十,在八岁时达到百分之八十,在十二岁时便达到百分之九十二,十七岁时才达成百分之百。此外,一个儿童在四岁以前如果不幸处於贫乏恶劣或缺乏教养的环境中,则每年便会降低其智商二点五之多,而且这种损害以后永远无法加以补救,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四岁以前乃是其智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於儿童以后的发展影响至为重大,因此千万不能忽视幼年时期的教育。 

(2) 心理学者韩特(MCV. Hunt)曾经强调:「人类智商的发展具有所谓关键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对於儿童施以适当的早年经验,和充分的环境刺激,则必然可以促进并提高儿童智商的程度。」此外,他还大胆的提出一种假设,「如果我们使用『一种合理的早年经验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我们便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人类智商的平均水准,甚至可以比目前的平均智商高三十之多!」由此可见,只要对於幼儿从事有效的教育,便可能大大的提高一个人聪明的程度。 

(3) 哈佛大学的教授布鲁纳(J. Bruner)也认为后天环境的安排最为重要,他曾经大力强调「坐待成熟才能学习」或「成熟为学习的主要条件」这种传统的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我们一般人对於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往往都低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坦白的说,如果我们能够改进教材和教学的方式,事实上我们便可以使儿童提早学习各种比较困难和复杂的课程,因为他坚决相信「任何学科均可以某种智慧上真实的形式,来有效的教给任何发展阶段中的任何一个儿童。」这种大胆的主张使人对於幼儿教育的成效产生莫大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4) 俄国心理学家柴可夫斯基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在八岁以前可说随著年龄的变化而不断的增加,因此是呈倒三角形的状态,然而就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言,却刚好相反,年龄愈小,其学习和吸收的能力反而愈大,年龄愈大,其学习能力反而愈小,而呈逐年递减的现象,因此是呈正三角形的形状。他表示婴儿时期的大脑具有非常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对於成人所给予的各种刺激,如果次数充分,便可能被他们全部照单全收,而且成为潜意识,成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且更令人惊异的便是这种记忆的活动完全都是在轻松的情况下从事进行,与成人在学习时必须逐项的一一费心加以记忆,可谓迥然不同,因此婴儿乃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用脑者,成人简直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义大利的学者蒙台梭利(Montessori)也曾经表示同样的见解,他说:「婴儿的大脑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能力,这种机能简直可以媲美上帝的创造力,成人的记忆力实在望尘莫及。」格林杜曼也表示:「在记忆学习方面,如果与零至两岁的婴儿相比较,成人简直是低能。」由此可见,婴儿在记忆吸收方面简直具有不可思议的一种能力。这一点可能是许多人闻所未闻而且无法置信的一个问题。 

(5) 依据现代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其他动物大都在接近发育成熟时才出生,而唯独人类是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时便脱离了母体。瑞士一位动物学家曾说:「人类婴儿出生时,由於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无法立即睁开观看外物,不会爬行,也不会走路,与其他动物一生下便会站立、会走,甚至会跑,眼睛也看得见,可说迥然有异。假如人类的婴儿要像猩猩刚出生时一样的行动自如,那么就需要怀孕二十一个月以上。」由於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身体各部份,尤其是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而且在出生之后的几年内发育最为迅速,因此我们如果能把握这一段发育的关键期间,给予适当的训练,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发现,人类大脑的细胞的发育,在三岁时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六岁时则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八岁时则达到百分之九十,而九岁至二十岁的十一年间,则仅仅发展了百分之十的部分,幼儿时期教育的重要,也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一些生理学家尚进一步发现,人类的各种行为能力及心理活动,主要是由於大脑皮层的控制,而这些脑细胞之间所形成的神经元(其功能相当於电晶体电路中构成联系的配线),如果这些神经元愈是发达或复杂,则大脑的各种功能,例如记忆、推理、想像或反应的方式便愈为灵敏、巧妙和迅速,而这些神经元的发展,在零岁和两岁之间可说最为迅速,据估计,在这短短的两年之间,其发育进展的程度几乎与两岁至二十岁之间的发展完全相等,由此可见,出生之后至两岁的期间,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促进神经元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为了证明这种观点正确性,西德有一位学者威士德(FredericVester)曾经以老鼠作实验,他将刚出生的老鼠分成两组,经过两周后,便解剖老鼠的头部,发现这两组老鼠的脑细胞中,属於视觉中枢的神经细胞平均有十四个接点(相当於神经元的数个),然后将其中一组(B组)的小老鼠之眼睛缝合起来,使其不见外物或接触外物的刺激,而A组不缝眼,两周后又解剖这两组的头部,结果发现A组老鼠的脑部接点数已经急速增加至八千,而B组老鼠的接点数却始终未能增加,经过一个月后,他让B组恢复视觉,不过事后不论如何,B组老鼠视神经细胞的接点数也都没有什么增加,而且一直都停留在原先的程度,永远都跟不上A组,而成为一群几乎无法学习的白痴老鼠,这一个实验也就再次的证明出生后及时获得有效刺激的迫切性和必需性。 

(6) 德国卡尔维德的实验报告。1818年德国有一位牧师卡尔维德(Karl-Witte)曾经写了一本书「卡尔维特的教育」,书中详细描述他自己如何将一个资质平庸的儿子作有计划的训练,终於使他长大后成为一位人人称羡的天才,他由於始终坚信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教育,而不是先天资质或天赋才能,能够影响儿童成为英才或庸才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於天赋的多少,而在於出生后至五、六岁期间的教育如何……一个普通资质的婴儿,若能给予良好的教育,一定也可以成为极优秀的人!他结婚后不久生了一个孩子,可惜活不到四个月就去世,1800年他又生了第二个孩子,他就替他取了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卡尔维德,这个孩子由於反应很迟钝,因此,大家都担心他的资质并不优秀,然而这位牧师并不气馁,而且毫不犹豫的从事「语言教学法」的实验。他发现婴儿能够看见东西之后,便把手指放在他的眼前加以幌动,等婴儿的视线跟手指移动时,就以标准的德语说:「手指、手指。」而且反覆说明几次,此外他又继续教他身体上的各种器官以及他身边各种物品的名称,结果在耐心的教导之下,这个大家起先怀疑是白痴的孩子,不久竟然都能了解这些名称的意义。此外,牧师还经常带他到野外观察各种大自然的事物,并且告诉他这些花草树木、桥梁河流、鸟兽动物等等一切所见所闻的事物。而且只要有疑问都让他自由发问,有意见也尽量使其充分表达。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气质和道德的观念,他们夫妇在家庭中都尽量不说粗鲁、愤怒或争吵的谈话,并且随时表现高尚文雅、端庄有礼的举止,以便给予孩子最佳的榜样。他表示:「我在家中绝不放置任何粗俗、低级的东西,每个房间的家俱都经过慎重的考虑和选择,墙上的图画色调极优美。」「如果卡尔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我们并不勉强他……我们夫妇没有偏食的习惯,所以能给他良好的榜样。」「我们也告诉他,克制欲望是必须的。」「不能对孩子太宽大,尤其是当他做坏事时,一定要教导和纠正。」「只要卡尔的动机是正当的,他的任何质疑我们都不加以禁止,并且在可能的范围,我们都会给他答覆。」「卡尔最喜欢欣赏绘画,所以我们就买了许多画册给他看,也说明给他听,然后要他说明一遍画册的内容。」「我并没有教他写字,等到他想学写字时才教他。」「每天用功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在这期间务必要他集中心力和注意,所以卡尔在用功时都能专心一意,而变得很喜欢这段学习的时间。」为了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和记忆力,牧师常讲故事或念书给他听,讲完后还要求孩子重覆说一遍,由 

於这种不断训练的结果,卡尔在五岁时,就居然学会了三万个单字,而一般的孩子在五岁时平均只学会两千零七十二个单字(根据美国史密斯女士的调查统计),可见语汇的增加远远超出其他一般的儿童。为了刺激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牧师常念故事书给他听;但是常常在念到一半的时候表示现在爸爸没有空再念,希望他自己去看,由於孩子很想把它看完,因此也就很热心而自动的学习这些文字。此外,牧师又买了许多印有德文与拉丁文的字母以及0至9数目字的卡片,让孩子学习,孩子会念了,就要他念给父母听,如果念对了,就加以夸奖一番,如果念错了,就多念几次给他听,不到几天,他就把这些字母和数字全背下来,接著就教他拼音及单字,到六岁时,他便学会流利的读写德文和拉丁文,牧师又教他法语,而且尽量以有趣的游戏的方法来教他,不到一年,他就可以阅读简单的法文书籍,后来又教他义大利文,不到半年,就能看懂义文书籍,七岁开始学英文,也只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再学希腊文,一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到了八岁,卡尔便已经能够阅读许多世界的名著。 

这位牧师在教孩子语文时,绝不从文法开始,而是尽量让孩子多看各种语文的书,譬如同样是「伊索寓言」的故事书,就让他看德文、义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英文等等不同的版本,而且他的教育也不止限於某一方面,除了文学之外,物理、化学、数学、自然科学也都同样教他学习。卡尔在九岁时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及格,十岁便进入来比锡大学,后来转至哥丁根大学,十二岁时写了一本三角的书,次年出版,在这一年也取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十六岁时又得到法学博士学位,并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十八岁赴义大利研究法学及但丁文学,成为但丁权威。三十四岁时转至哈雷大学,至八十三岁才去世。有些读者可能认为卡尔从小就如此的用功,身体必定不甚健康,童年必定不会很快乐,然而事实并不如此,他十岁那年,德国名诗人与语言学家海涅(HeinrichHeine,1791-1856)曾经加以测验,发现卡尔不仅是个惊人的语文奇才,而且精神愉快,身体也很健康。因此可以说是一个身心发展非常健全的孩子,并不因为用功过度而有失常的现象。 

(7) 由世界一些优秀民族的成就原因探讨,也可以证明「强调幼年的教育,将来才能有辉煌的成就」。在日本有一位犹太人写了一本书,书名是「犹太人的教育」,作者在书中说明了犹太人如何培养天才的秘诀。犹太人目前散布世界的人口总共只有一千六百万人,比我们台湾人口还要少,然而他们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却占全部得奖人的百分之三十二之多,为其他各民族之冠!目前犹太人移居美国的人口约有六百八十万人,在比例上仅占全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二,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目前竟然占全部博士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九,而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的教授竟然占了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比例,这种杰出的表现,著实令人不胜惊讶!为什么犹太人的成就能够如此的杰出呢?主要的原因很可能与他们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与早期的幼年训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犹太人的孩子从三岁起就必须接受文字的教育,而且不管这些文字的内容儿童是否能够了解,都必须不断反覆加以背诵和学习,此外,犹太人的父母不是每天经常跟婴儿说话,就是播放音乐给婴儿欣赏,或由父母轮流唱歌给婴儿听,他们时常在婴儿的摇篮或床边四周挂著许多图画,使婴儿能够经常观看,并且常常更换这些图画,以便刺激他们认知的能力。由於犹太人如此普遍的重视幼儿教育,因此他们的孩子大都能够奠定未来学习的良好基础,难怪长大之后也就人才辈出。 

除了犹太民族之外,古代的希腊也出现了不少震古铄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毕达格拉斯……等等,然而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是五十万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都是奴隶,自由民不过仅仅十万人而已,然而为什么他们也会孕育出那么多的旷世奇才呢?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主要还是得力於他们非常重视幼年教育的习俗,他们认为小孩最迟在三岁之前一定要接受教育,不仅要学会阅读,而且还要学会写字、说话和音乐,因为这些都是充实内在美的必备条件,与体操运动锻炼体魄的外在美一样的重要。由於过去特别强调幼年时期的认知教育,因此也就培育了不少的人才。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风尚,孩子从小便要背诵许多经典诗文,因此也产生了许多博学的大儒,不过自民国以后,西风东渐,重视儿童个性的心理学发达之后,国人便不再强调幼年时期的训练,结果与后来的希腊一样,不仅国语文程度一落千丈,而且在科学、艺术,及文化道德方面均缺乏深具创意的伟大人物,这实在是一种值得吾人深思猛省的一个教训。 

苏俄一向都被视为一个农业国家,工业与教育一般都被视为比较落后,然而事实上并不尽然,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目前它的战略武器之性能,与美国相比几乎都有过而无不及的现象,因此他们的科技也大都居於领先的地位。事实上这也是他们重视教育的结果。例如根据最近的统计,他们高中学生修习微积分的共有五百万人,而美国高中生念微积分的只有十万五千人。此外苏俄的教育家古儿布士卡雅曾说:「教育需从出生那一天就开始,最重要的是学前时期的训练。」另一位教育家马卡列因克也表示:「五岁前的教育最重要,人类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九成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