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读经资讯
2
读经手册
3
附录三4
https://www.gsr.org.tw/custom_115015.html 附录三 附录三 附录三:读经运动的背后推手--相信「行善即福报」的林琦敏先生   尽管近来年,台湾读经人口已跃上百万,且普遍受到海、内外关心文化薪传人士的重视和肯定,但是,甚少人知道,事实上幕后大力鼎助的推动之手,正是出身於彰化偏远渔村,而目前担任全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琦敏。   林琦敏当年听闻新儒家学者王财贵发心推动读经运动时,当下即决定在财务给予全力配合,他说:「我决定这么做,只是觉得个人的福报大,能够为文化的扎根工作,尽棉薄之力,让我感到非常心安。」   林琦敏进一步表示:「我对於读经抱持良好印象,可能与父亲的为人和教导方式有关。我的故乡在彰化海边偏远的小渔村王功,那是穷苦的乡下,村人生活普遍艰困,识字不多,父亲经常受托帮人写信、读信,遇上乡人婚丧喜庆,他则出任帐房的工作,因此,虽然家境不富裕,却很受村人敬重。此外,迄今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爸经常用论语的话训勉我们,他经常开口子曰闭口子曰,我单纯的认为:『能说出口子曰如何如何,就代表著有学问,有学问就会受人尊敬,因此,父亲的作为,让我深感与有荣焉。』我每天上学的路上,看到和闻到总是令人不舒服的各类垃圾和臭水沟,小小年纪也因而立下心愿:『我长大后,一定要赚很多钱,让故乡变得干净一些。』」   此外,林琦敏也指出:「我从孩子的身上也看到读经的深远影响。我家儿子当年念国一时,家父尚健在,曾经教他背诵三字经,后来也背论语,读书很顺利。到温哥华留学期间,有一次返台,我邀他打球,但孩子表示回台时间很短,想回乡下探望老祖母,他跟亲戚说:『我要多留一天陪陪阿嬷。』听得很多亲友赞口不绝。」   由於林琦敏未认识王财贵之前,早已亲自从自己的父亲和孩子身上体会读经的好处,因此,当民国八十二年有人介绍他与王财贵认识时,两人相谈之下,一拍即合,不到半小时,他就作决定读经善事一起做,在财务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他亦指出:「事实上,台湾比我有能力有钱的人多的是。我做这件事,为的只是做了觉得更心安理得。我若不做,一定会感到遗憾。」   林琦敏是说做就做行动派的性情中人,他对事业伙伴亦视如亲子或弟兄,他中部一位朋友林光文说:「九二一地震发生当天,多数人都想著早点离开灾区,林董却执意连夜赶赴已成废墟的埔里店探视生死未卜的店长。当我知道他们开的车子也是普通的小轿车,真是为他们担心不已。」   林琦敏也是不忘本的人,当他事业有成之后,敦请已退休的当年小学老师到公司担任要职,经常请益。他的念旧,从其住家地板上散置著六只姿势各异其趣的水牛铜雕,亦可见端倪。因为林琦敏念到初二时,举家迁往台东的东河乡隆昌的偏僻小村落,家裏经济仍拮据,他课余之暇,经常一个人在山上放牛吃草,帮忙家务,分忧解劳。   从年幼在故乡王功立下要赚大钱回馈乡里起,到台东课余上山放牛的年少岁月,到初中毕业在台北流浪打天下的苦日子,几度波折和自我坚持之下,现年五十五岁的林琦敏缔造了全国电子专卖店连锁集团,他说:「成功的人,不能没有智慧,也少不了机运,但是,最重要的是努力,脚踏实地的做,机会自然会来,智慧有些是天生的,但是,肯努力,也可以开发智慧,足以因应情势。」   他说:「我没有高学历,十七岁那年流浪到台北找工作,看到戴著大盘帽的高中生羡慕得不得了,渴望念书的心情,想到不停地掉下眼泪,最高学历是五十四年参加师大附中技术训练中心主办的电器专业训练班。我也没有家庭背景的奥援,智商也不高,但是,我对自己有强烈的自信,我总觉自己一定会成功,即使在无处可栖,甚至沦落到偷偷夜宿学校教室时,我还是坚持『走电器品事业的心志』从不动摇。今天,能有这么大的福报,真是谢天谢地。总而言之,人真的要像慈济证严法师所说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我相信,人若这样,比较会有好报。」                                                                                             中国时报八十九年二月十七日第三十六版                                                                                                                      撰述委员 郑清荣                                                                                                          亦见〈读经通讯第二十二期〉  
https://www.gsr.org.tw/ 财团法人台北市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

附录三:读经运动的背后推手--相信「行善即福报」的林琦敏先生

 

尽管近来年,台湾读经人口已跃上百万,且普遍受到海、内外关心文化薪传人士的重视和肯定,但是,甚少人知道,事实上幕后大力鼎助的推动之手,正是出身於彰化偏远渔村,而目前担任全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琦敏。

 

林琦敏当年听闻新儒家学者王财贵发心推动读经运动时,当下即决定在财务给予全力配合,他说:「我决定这么做,只是觉得个人的福报大,能够为文化的扎根工作,尽棉薄之力,让我感到非常心安。」

 

林琦敏进一步表示:「我对於读经抱持良好印象,可能与父亲的为人和教导方式有关。我的故乡在彰化海边偏远的小渔村王功,那是穷苦的乡下,村人生活普遍艰困,识字不多,父亲经常受托帮人写信、读信,遇上乡人婚丧喜庆,他则出任帐房的工作,因此,虽然家境不富裕,却很受村人敬重。此外,迄今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爸经常用论语的话训勉我们,他经常开口子曰闭口子曰,我单纯的认为:『能说出口子曰如何如何,就代表著有学问,有学问就会受人尊敬,因此,父亲的作为,让我深感与有荣焉。』我每天上学的路上,看到和闻到总是令人不舒服的各类垃圾和臭水沟,小小年纪也因而立下心愿:『我长大后,一定要赚很多钱,让故乡变得干净一些。』」

 

此外,林琦敏也指出:「我从孩子的身上也看到读经的深远影响。我家儿子当年念国一时,家父尚健在,曾经教他背诵三字经,后来也背论语,读书很顺利。到温哥华留学期间,有一次返台,我邀他打球,但孩子表示回台时间很短,想回乡下探望老祖母,他跟亲戚说:『我要多留一天陪陪阿嬷。』听得很多亲友赞口不绝。」

 

由於林琦敏未认识王财贵之前,早已亲自从自己的父亲和孩子身上体会读经的好处,因此,当民国八十二年有人介绍他与王财贵认识时,两人相谈之下,一拍即合,不到半小时,他就作决定读经善事一起做,在财务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他亦指出:「事实上,台湾比我有能力有钱的人多的是。我做这件事,为的只是做了觉得更心安理得。我若不做,一定会感到遗憾。」

 

林琦敏是说做就做行动派的性情中人,他对事业伙伴亦视如亲子或弟兄,他中部一位朋友林光文说:「九二一地震发生当天,多数人都想著早点离开灾区,林董却执意连夜赶赴已成废墟的埔里店探视生死未卜的店长。当我知道他们开的车子也是普通的小轿车,真是为他们担心不已。」

 

林琦敏也是不忘本的人,当他事业有成之后,敦请已退休的当年小学老师到公司担任要职,经常请益。他的念旧,从其住家地板上散置著六只姿势各异其趣的水牛铜雕,亦可见端倪。因为林琦敏念到初二时,举家迁往台东的东河乡隆昌的偏僻小村落,家裏经济仍拮据,他课余之暇,经常一个人在山上放牛吃草,帮忙家务,分忧解劳。

 

从年幼在故乡王功立下要赚大钱回馈乡里起,到台东课余上山放牛的年少岁月,到初中毕业在台北流浪打天下的苦日子,几度波折和自我坚持之下,现年五十五岁的林琦敏缔造了全国电子专卖店连锁集团,他说:「成功的人,不能没有智慧,也少不了机运,但是,最重要的是努力,脚踏实地的做,机会自然会来,智慧有些是天生的,但是,肯努力,也可以开发智慧,足以因应情势。

 

他说:「我没有高学历,十七岁那年流浪到台北找工作,看到戴著大盘帽的高中生羡慕得不得了,渴望念书的心情,想到不停地掉下眼泪,最高学历是五十四年参加师大附中技术训练中心主办的电器专业训练班。我也没有家庭背景的奥援,智商也不高,但是,我对自己有强烈的自信,我总觉自己一定会成功,即使在无处可栖,甚至沦落到偷偷夜宿学校教室时,我还是坚持『走电器品事业的心志』从不动摇。今天,能有这么大的福报,真是谢天谢地。总而言之,人真的要像慈济证严法师所说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我相信,人若这样,比较会有好报。」

 

                                                                                          中国时报八十九年二月十七日第三十六版

                                                                                                                     撰述委员 郑清荣

                                                                                                         亦见〈读经通讯第二十二期〉